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三大理念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5/9/15 11:35:3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是在指导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阐明了当前社会治理工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三个基本价值理念。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

  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解决了社会治理“为谁治理”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的根本宗旨,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此,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毫不动摇地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既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社会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事业就要始终不渝地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工作中扑下身子,才能没有私念。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都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为民情怀,才能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才能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治理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价值遵循。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价值理念

  民心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社会治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最迫切的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只有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社会治理事业才能朝着正向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好民生工作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针对那些生活上有困难、实际面临急需解决问题的群众,更要格外给予关注、关爱,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千方百计帮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抓好民生工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收入分配、食品安全、教育、住房、养老等民生工程。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满足人民需要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解决民生问题,回应民众期待是从根源上创新社会治理,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平正义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与地位,并将公平正义作为检验体制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社会治理要求立足于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社会治理效果和质量的评判依据。

  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公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通百姓、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状况是习近平总书记萦绕心头的大事。据统计,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每年春节都到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关心群众冷暖,指导扶贫脱贫工作。从甘肃的定西、临夏到云南的鲁甸地震灾区,从内蒙古的阿尔山到湖南的湘西,每一处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殷切的嘱托和攻坚的决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一项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和贫困治理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把贫困治理工作做到实处,并且实现既定目标,乡村振兴才能得到接续发展。广大基层干部要站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上来统筹妥善处理好乡村振兴中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关工作,进一步提高各地区人民致富的行动本领,明确主体责任,强化担当意识,从其内部找寻本地区发展动力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反贫困工作。在当前,尤其是要培育形成各地区的产业优势,这种优势一经发展,便可为该地区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引领其经济稳定向好发展,从而引导教育当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营造自强上进、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以期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不断提升公平正义的治理能力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在处理涉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诸多事项时,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摒弃官本位思想,始终如一地践行群众路线,做到秉公办理、公道行事,要以公平正义的工作态度使群众信服支持,并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潜心干事、多做实事的基本要求不能丢。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工作人员的公平正义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积极先进的意识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正向稳定发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引导,自觉抵制平均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错误观念的侵蚀,加快培育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铸造先进科学的文化环境。自觉加强社会治理工作同人民之间的联系,工作人员要走到基层、走到村居、走到田间,充分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面对面、零距离地破解困扰群众的疑难问题,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牢牢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底线。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2025年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三大理念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

值班主任:高原

作者:马德坤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图片报道
  • 幽默搞笑
  • 美女明星
  • 社会图库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