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女明星>正文

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影城上班

2020/12/1 19:11:12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吕世明,编辑 山甲。36氪经授权发布。

“无人驾驶”“无人餐厅”,当然,也有很多人畅想过“无人影院”。

但说到底,电影院仍然归属于服务行业,这也就表明无论未来网络如何发达、人工智能如何先进,影城都无法避免要使用一定数量的人去做一些基本服务工作,但就当下来看,电影院员工的招聘越来越难了。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内地一二线城市的服务员小时工平均时薪在15-25元左右,电影院方面则普遍在同一区域要低2-5元,这完全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

影城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能人员往往会平行流动,会在同一个区域内循环,但普通员工,却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再在影城长久供职。外卖员、专车、销售、都是他们认为可以替代的工作。


短暂经历了《八佰》和国庆档几部影片的热潮后,内地电影市场重新回到冷清,甚至迎来了单日票房连续低于三千万,周票房仅3.6亿的尴尬局面。

这对于影城日益增加的成本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开源节流肯定是必须的,如何合理用工也成为大部分影城要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的情况有迫使影城无法完全舍弃掉普通的底层员工,大家面临的尴尬局面已经非常的紧迫了。

不客气的讲,可能在未来相当的时间内,影城不作出一定的取舍的话,大家要面临一定程度的上的用工荒了。

不去听什么鸡汤和励志文章,其实当代的年轻人,特别是非一本和名牌大学出来的本科生,大部分普通人所从事的工作可能都是一些社会服务型的基层工作,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还是沿袭了长久以来中国社会对工作一贯的分配策略,只不过当下社会年轻人自主选择性要宽泛了很多。

其实对于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人员而言,在哪个行业供职所付出的工作强度整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内地也会根据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制定不同的薪酬标准,只不过在电影院方面,他多少和其他服务行业有一定的区别。


▲影城标准的组织架构(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

首先来看,除了影城的管理部门之外,目前影城所聘用的大部分基层员工集中是票务、常务&卖品专员。同时目前几乎所有的影城都已经把票务和卖品专员合二为一,这样也节约了一些人力成本。

不过影城的工作时段要比餐饮和商场其他商户特殊一点,往往会出现23点之后下班的情况,甚至还有零点场次。只不过疫情导致零点和较晚场次锐减,但观众之前的一些消费习惯没有改变,导致部分影城仍然需要安排23点之后的场次。

没有餐饮业的汤汤水水、也没有零售业的问闲顾客,看起来似乎电影院的普通工作人员还是蛮干净和清闲的,但实际上三班倒,每个班次几乎都要站足七八个小时,面对形形色色的情况不是完全确定的顾客,影城普通员工的工作强度并不低。


但普遍来看,影城的薪酬标准在整个服务行业中几乎是最低的,餐饮业基本都会供应一两餐,零售业有售货提成的各种补助,影城这方面如果是以小时计的薪酬通常会给予一个较低的补助,这肯定不如上述行业更实惠。

人性化一点的还会给下班晚的员工一定的交通补助,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宁可自己骑车回去,也情愿把那份补偿揣到兜里面,只不过对于很多95、00后而言,打这份工是有悖于他们的初衷。

“小时工肯定要雇的,暑假、国庆、春节……没几个人吃得消哦”

一位从业多年的影城经理就和我们表示,在暑期和国庆时,为了应对高频次的观众,大部分影城都临时雇用一部分员工,但事与愿违,大部分被雇佣的员工都很难适应暑期和国庆的工作强度。


“除了《八佰》和十一期间,除了保洁之外,影城就靠7个人抗下来,谁也不敢生病,谁也不敢请假,因为任何一个人生病,他的岗位没有人可以顶替,只能更多的加班。”

另外一位影城的经理如是说,同时她也表示,在临时雇用员工顶不上来的时候,他们一些市场部和其他智能部门的管理者时不时也需要顶到一线去工作,售票&零售卖品几乎是常事。

有时候并不是纯粹为了省钱,而是的确招不到员工,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内地一二线城市的服务员小时工平均时薪在15-25元左右,电影院方面则普遍在同一区域要低2-5元,这完全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

原因在于大部分商场内的电影院现在都不比以往,很难成为商场内的消费拉动中心,因此很难让影城方面开出高于和持平该区域内地薪酬。毕竟从表面上看,人流的减少会降低服务强度,减少相应的报酬看起来也是没问题的。

不过比较麻烦的问题在于,内地影城经历了十余年市场化的运行,刨除掉部分仍有国营色彩的院线&影城,和极少一部分喜欢空降“外行亲戚”领导的公司之外,大部分院线和影城其实已经做到非常完备的市场化和精简,几乎不存在养闲人和人浮于事的情况。

这也就使得,一人多兼项实际上并不会造成所谓的节省人工费用,反而会造成人力资源的进一步严重浪费,毕竟无论是对内是运营和对外的市场部,他们的职能都是无法被顶替和取代的,让他们去顶替做场务和票房卖品这些临时一会儿还行,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再节省也不应该在方面节省。

其实这些方面的问题在前两年已经逐步的显现出来,实话讲网络票务系统从某种程度上的确会减少人工,甚至有一些经济特别发达地区一直试想要做无纸&无人值守影城。

现在从理论基础上这些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到了实际操作层面却很难执行,用人仍然是影城的第一位,毕竟我们还是要直接&间接的接触各种,观影仍然是一个消费的体验过程,这种体验过程只要有人参与,就一定需要相应的人员做相应的服务,这也是影院区别于其他服务行业和网络观影的根本原因。

相比于其他服务行业,电影院的淡旺季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其他譬如餐饮和零售业,他们几乎有比较固定的营业收入波动,节假日的加成的确有,但绝对不会像电影院如此的夸张。

如何调整这种所谓的分配不平衡呢?其实挺简单的,《劳动法》阐述的挺清楚,假日的薪金报酬会比平日提升二倍至三倍,这也是利用价格杠杆直接去调整供需矛盾平衡的方式方法。

事实上来看,大部分影城也会在节假日、寒暑假、春节国庆期间雇用一部分临时工,但问题在于这部分时间的属于用工的高峰,也是影城工作强度最大的时段,虽然在薪酬方面可能尚可,但会让雇员倍感压力和强度。

棘手的问题在于,平日的闲时影城基于各方面考量不太愿意多花钱去雇用临时工,大都用其他员工顶上临时用一下,这就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并不是一些影城现任的管理者不想解决这些问题,而是这些问题上报后,其他管理部门并不会从影城自身经营方面去权衡利弊,而更多从管理层面简单的一刀切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如果不能在平日让雇员体会到“影城还是有闲时,忙起来会多赚”这种趋同于其他行业的情况,就会让仅在繁忙时刻用工的雇员很难坚持下来,甚至会认为他们的工作和薪水是完全不匹配的。

好的解决方式还是要尽可能在平日也能够雇用一部分基层员工,能够让这部分人适应影城的工作节奏。其实当代青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很强,大部分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绝大多数的工作,且更容易和年轻的观众沟通接洽。

当然在执行层面阻碍仍然是上级主管部门,不客气的讲,很多主管部门并不真正知晓和具体了解基层工作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看起来很细致到用一个临时工的小事情,往往会导致和影响一个影城正常的运行和流转,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

为什么一些大院线和影管公司可以熬过疫情,就因为他们不会在细节上忽略和轻视,也不会因为节省一些用工成本而轻易解雇掉基层员工(或者说极少),今年的情况虽然很特殊,但大部分人还是基于个人原因和对行业态势不明朗而离职,这也是蛮无奈的。

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仍然还是金字塔状,底层员工仍然会支撑和维系这座大厦,如果不能在薪酬方面给与大家足够的保障,让大家有信心和持续力在影城待上一段时间,是很难维持大部分影城平稳运行的。

其实只要渡过接下来的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整个十二月的贺岁档和未来的春节档都会让市场再次恢复,只要中国市场恢复良好,进口片即便选择在海外流媒体上映,同样也会选择在中国院线提前上映,我们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员工维系影城的运行,这一点是不会有改变的。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男人世界
  • 幽默搞笑
  • 大话社区
  • 社会图库
  • 幽默搞笑
  • 八卦娱乐
  • 男人世界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