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狙击战这场发生在1948年10月上旬的阻击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战场,塔山之战的胜负,不但关乎辽沈战役的进展乃至结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自此以后解放战争的进程。南泥湾垦荒、塔山阻击战……华为的战略规划都是这么的悲壮,都是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华为全面扎根芯片制造:“塔山计划”开启!
8月12日,华为要自建芯片制造厂的消息,成了晚间一颗投向媒体圈的新闻炸弹。据流传的资料显示,这项计划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即要突破包括EDA设计、材料、材料的生产制造、工艺、设计、半导体制造、芯片封测等在内的各个半导体产业关键环节,实现半导体技术的全面自主可控。目前已经有16家公司已经入围,其中“芯源微”的进展最大。
而对于一家年年被美国颁布禁令的公司,在没有可能把自己的高端芯片设计图纸送到台积电做进一步生产加工后,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在2020年8月7日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上,亲自为华为麒麟芯片的商业化进程画了一个“休止符”:“华为自研的麒麟系列芯片在 9 月 15 日之后无法制造,将成为绝唱。 如果未来美国禁令没有撤销,Mate 40 将成为最后一部搭载麒麟处理器的华为旗舰手机。”也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华为推出了塔山计划!
微博大V“鹏鹏君驾到”在下午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大致意思是:华为在内部正式启动了一个名为“塔山计划”的半导体产业链项目,准备建设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45nm生产线,自己造芯片,以应对“台积电无法为华为代工”的事实。
虽然这个信息还没有得到证实,但仍然被媒体以光速在各大媒体平台扩散开来。“塔山计划”不仅得到了大众几乎一致的“鼓励叫好声”,听起来也似乎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德媒:‘中国芯’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焦点》周刊11日说,中国近日发布了一份新的促进芯片产业的战略,推出近40条政策措施,为“历史之最”。比如,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等。芯片产业上领先的美国、欧洲和日韩也曾有过类似战略。
凭借世界最大的市场、巨大的资金池,以及越来越吸引专业人才的措施,相信中国芯片追赶速度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