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话社区>正文

从歼11到歼15:“东方侧卫”让世界刮目相看

2015/9/18 21:50:23 来源:互联网

作战半径大、载弹量高、持续作战能力强的重型战斗机是攻防兼备的大国空军不可缺少的骨干装备。自从1992年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重型战斗机以来,特别是在1996年引进苏-27生产线之后,历经将近20年发展,国产化的苏-27——歼-11战斗机家族已经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在这次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共有4种歼-11系列战机将受阅。它们的依次亮相,恰好反映了苏-27在中国的国产化历程。

歼-11: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的三代机开端

歼-11是苏-27国产化工程中的第一步产品,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则是全军范围内紧随空1师之后第二个批量换装歼-11战机的部队。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中俄签署生产200架苏-27战斗机的协议后,沈阳飞机公司从1998年至2006年组装了5批共105架歼-11战斗机。


歼-11战斗机与运-8T编队

在代号为“11号工程”的苏-27国产化过程中,“打通生产线”这个名词屡见报端,这里要具体解释一下这个分为四个阶段历时三年多的复杂过程。比如首批两架歼-11是1998年组装完毕,同年12月首飞的,这两架飞机是用从俄罗斯原厂运来的时候就有很高组装程度的整件(如外翼、尾翼等大件)组装的,这叫做打通整机总装线(朝鲜90年代组装的若干架米格-29S就是这个水平)。

之后再用组装程度低一些的中散件(比如尾翼就分为承力框架、蒙皮、方向舵机等中散件)打通部件装配线;然后就要用零件等级的低散件(比如如何把多组桁架组成一个框架、方向舵机的液压件和控制单元如何配合等等)去打通组合件生产线。最后是用从俄罗斯进口的铝镁合金等机体原料和毛坯件生产出一个个小零件来,这叫打通零部件生产线。


沈飞的歼-11战斗机生产线

要完成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对俄方提供的生产图纸(但严格限制原始设计图纸的提供)等资料翻译成中文,还需要按照国内标准变成中国化的图样才能交付工厂生产。对于30多年没有系统接触过苏/俄航空技术的中国来说这绝不是件容易事儿(而且601所在1950年代接触的米格机技术资料,在绘制和标注习惯方面与苏霍伊设计局和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也大不相同),因此从1996年8月翻译发图领导小组成立开始,直到1997年11月底,沈飞公司才收到全部的、符合国内生产要求的图纸资料。

最终在走完上述四个过程,共交付部队和科研单位计15架歼-11和1架用于整机静力测试的歼-11之后,2001年12月沈飞公司完成了打通生产线的任务(这也是中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三代机)。也就是说,沈飞从此就具备了从零部件开始生产歼-11的能力了(除了发动机和雷达还要从俄罗斯原厂进口安装),因此这16架歼-11也被称作00批歼-11。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热点新闻
  • 幽默搞笑
  • 美女明星
  • 男人世界
  • 热点新闻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