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超级工程密集“刷新” 展现硬核创新力

2025/10/13 17:36: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一批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超级工程密集迎来关键节点,不仅以震撼数据刷新世界纪录,更凭借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彰显我国从“基建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跨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国庆前夕,随着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全线投入运营,作为控制性工程的花江峡谷大桥,在历时3年多建设后也正式完工。这一超级工程以625米的桥梁高度、1420米的主桥跨径,实现“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双重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狮子洋通道也于近日迎来关键突破:主桥索塔高度一举突破200米,为明年实现封顶奠定坚实基础。这座全长35公里的双层复合公路通道,上下双层共设16车道,其主桥以2180米主跨实现“一跨过江”,建成后将创下主跨跨径、主塔高度等五项世界第一。

  近日开通运营的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沈佳高铁沈白段),则是闯过长白山复杂地质的工程奇迹——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近八成路段位于桥梁与隧道中,在断层、溶洞密布的长白山腹地实现时速350公里的平稳运行,被称为“高寒高铁智能化建造的新标杆”。

  这些超级工程面对的都是世界级难题,而技术创新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密钥。为应对峡谷强风、复杂地质等难题,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团队创新应用北斗定位系统、引入智慧缆索技术、采用测风激光雷达等,将施工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让大桥可抵御峡谷14级风。

  狮子洋通道342米高的主塔相当于110层摩天大楼,每个钢壳节段安装偏差需控制在1毫米内,项目团队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与云端平台联动,每秒30次采集吊装数据,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准作业。

  沈白高铁在极寒冻土施工,运用无缝轨道技术、智能化监测系统、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等,采用耐寒建材与生态廊道设计,让高铁在呵护东北虎、红豆杉等珍稀物种栖息地的同时精准穿行,一举破解多项世界级难题。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认为,超级工程加快建设的背后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突破了一批重大装备、关键基础产品和人工智能技术,超强钢、智慧缆吊系统、智慧高铁、大型旋挖钻机等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标志性产品,支撑了重大工程建设迈向智慧工程建设,创新成为引领超级工程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不仅如此,超级工程的价值早已超越工程本身。花江峡谷大桥作为贵州桥旅融合3.0样板,已打造成为“桥梁观光+运动体验”综合体,游客不仅能体验玻璃栈道、喝咖啡,还能感受攀岩、滑翔伞、无绳蹦极等极限运动的惊险刺激。自试运营以来,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迅速成为热门目的地。

  “一方面,超级工程的部署建设拉动了产业需求,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并推动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成长壮大。”朱明皓表示,另一方面,超级工程往往代表了极端环境、极端尺寸、极端精度,从而倒逼重大装备、重大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突破产业技术天花板,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强国”建设,朱明皓建议,一是推进标准引领,通过重大工程建设重塑产业标准体系,打造国际标准话语权;二是关注共性技术和产品创新投入,围绕轴承、超强钢、碳纤维等,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谱系化产品建设;三是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创新阻碍,围绕企业实际需求部署重点研发、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牵头开展重大工程技术研发。(记者 吴蔚 向定杰)

原标题:超级工程密集“刷新” 展现硬核创新力

值班主任:高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男人世界
  • 未解之谜
  • 幽默搞笑
  • 奇闻异事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