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刹住了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纠治了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作风建设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在加强理论武装中筑牢作风建设的根基
理论是塑造作风的思想根基,强化作风建设必须首先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实质上,拥有强大的真理力量是基础,强大的人格力量源自强大真理力量的滋养和涤荡。因此,狠抓作风建设必须将强化真理力量、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武装摆在首位。
以党的创新理论涵养作风。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挫折中奋起、在磨难中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武装。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8次党内集中教育,每一次集中教育都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抓好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为广大党员干部涵养作风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继而为改进作风建设清除思想障碍、注入精神动力。
以党性教育砥砺作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强化作风建设就必须将党性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规定了党员在入党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明确指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最根本的条件是秉持鲜明的政治立场。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是我们党第一份专门强调党性问题的中央决定。此后,强化党性教育逐渐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实质上,每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既是一次对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理念的集中阐释,也是一次对共产党员永葆初心使命的叩问和洗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以优良作风赢得公信力,就必须将党性教育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修身养性、砥砺作风的必修课,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在作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党性教育成为新时代强化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站稳人民立场中强化作风建设的核心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时刻铭记人民才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因此,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
站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始终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正是因为高度重视并且坚决贯彻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才得以在一次次的敌强我弱中逆风翻盘。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最终依靠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创造伟力取得革命战争的完全胜利,改写了中国人民受屈辱、受奴役的百年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方面,伴随着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进一步推行,西方资本逻辑下衍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愈加蔓延;另一方面,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党还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等行为。为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升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文件,有力整治了党内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厚植起中国共产党坚实的执政根基。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加以解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奔走于大江南北中,穿梭于平原荒漠间,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切实做到了接地气、通民情。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心感应百姓所思所想,把对人民群众的关切化为脱贫攻坚的真抓实干,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质言之,站稳人民立场既是要求,也是承诺,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的实际行动。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更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以优良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筑牢党在基层的铜墙铁壁。
在正风肃纪反腐中优化作风建设的路径
正风肃纪反腐是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三者相互支撑、相互贯通,构成优化作风建设的重要路径。唯有将正作风、严纪律、反腐败贯通协同,才能形成标本兼治的叠加效应,实现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
优化作风建设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中央苏区兴国县的干部题写“模范兴国”,激励党员同志要弘扬优良作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他们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以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的高尚品格,有力遏制了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歪风邪气,成为在“破”中“立”、在“纠”中“树”的生动实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接过历史接力棒,以新的方式诠释初心使命: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陈祥榕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铸就边防丰碑。时代在变,初心如一。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在扬新风、建新功中谱写新时代的宏伟篇章。
优化作风建设要将严明纪律与鼓励担当相结合。严明纪律与鼓励担当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纪律的作用在于明确方向、统一意志、划定边界,目的在于营造积极健康、规范有序的干事环境,这与鼓励担当内在一致。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将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极其繁重,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严守纪律规矩,又要消除思想顾虑,要通过为广大党员干部营造严格不严苛、宽容不纵容的工作氛围,激励广大干部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优化作风建设还必须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重大政治斗争。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同根同源、相互交织,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则加剧作风溃堤。这就要求我们党以反腐败清淤除腐,坚决斩断由风及腐的链条,及时纠治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厘清“底线”、辨明“雷区”。要通过划出红线、标清界线,引导党员干部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牢牢守住作风建设的坚固防线。
〔作者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哲学部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
原标题:狠抓作风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值班主任:高原
作者:刘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