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6日发布对大堡礁生态系统的最新年度监测报告,显示大堡礁三个区域中有两个区域的珊瑚覆盖面积减少幅度创下开展监测39年来最高纪录。该机构担心,大堡礁珊瑚白化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可能导致珊瑚难以恢复生长。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每年对大堡礁开展全面勘测。2024年8月至2025年5月的勘测结果显示,大堡礁北部、南部和中部区域珊瑚覆盖面积比上一勘测周期分别减少约四分之一、近三分之一和约14%,其中北部和南部区域流失幅度为启动监测以来最高。
研究所说,珊瑚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导致大量珊瑚白化,另外,气旋以及以珊瑚为食的棘冠海星数量暴增也是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范围珊瑚白化现象非常罕见,之后随着全球变暖变得频繁。1998年,大堡礁首次出现这一现象;第二次发生在2002年;2016年和2017年首次接连出现,2020年、2022年、2024年、2025年均出现大范围珊瑚白化。
研究所说,除了白化加剧,近年来大堡礁珊瑚覆盖面积呈现忽大忽小的大幅波动。前几年,一些生长速度快的珊瑚使大堡礁珊瑚覆盖面积快速增长至创纪录水平,然而这些珊瑚极其脆弱,一个天气恶劣的夏季就可能让几年的增长付诸东流。
研究所大堡礁长期监测计划负责人迈克·埃姆斯利说,过去15年里,珊瑚面积呈现“较短时间内在创纪录的低和高之间波动,而以前这种波动较为缓和”,显示“生态系统承压”。
研究人员认为,保护大堡礁珊瑚的根本之道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据新华社电)
原标题:大堡礁珊瑚减少幅度之大创监测39年来纪录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