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海的尽头是草原》:以家庭小爱汇聚民族大爱

2022/9/27 19:00:03 来源:中国妇女报

近日,《海的尽头是草原》在电影院线上映,影片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用细腻的镜头塑造了竭尽所能呵护孩子的母亲、脾气倔强内心敏感的女儿,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非典型草原家庭以及家庭中的每个人对杜思珩没有边界的爱。正如曾发生过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史实一样,各民族在这片草原上交融,爱也像草原一样一眼望不到尽头。

近日,尔冬升导演的新作《海的尽头是草原》在电影院线上映,影片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为背景,通过哥哥杜思瀚寻找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妹妹杜思珩路途中的所见所闻,借他人之回忆,娓娓道来杜思珩的成长经历。影片用细腻的镜头,回忆和现实部分不同的色调,塑造了一个个立体的角色形象,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非典型草原家庭以及家庭中的每个人对杜思珩没有边界的爱。

辽阔的草原与无私的母亲

萨仁娜额吉是拥有大爱的草原母亲。杜思珩从上海来到草原,人生地不熟,少言寡语,萨仁娜便用爱去温暖她。第一次见面时,萨仁娜就格外关照这个有些“特别”的女孩,没有表现出一丝烦躁,而是给予了很多爱,成为大家口中杜思珩为数不多的愿意亲近的人。她总能很快地发现杜思珩的情绪,看出她想逃跑的意图,在她被追回来时第一时间关心她,甚至为了她主动争取领养名额,主动向杜思珩敞开怀抱,并用这个温暖的怀抱欢迎杜思珩加入她的家庭。

在杜思珩来到萨仁娜家中后,萨仁娜对杜思珩充满了理解。她不但教杜思珩在草原上怎么上厕所,而且为杜思珩单独修建了一个专属厕所。萨仁娜表达爱的方式细腻又淳朴,在杜思珩吃不惯奶豆腐跑走时,主动去追,没有一丝责怪。虽然萨仁娜有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母亲形象,但是当这一切与子辈产生冲突之时,她主动选择了理解。在她发现女儿要离家出走去上海的时候,反而嘱咐儿子如果女儿真的想回上海的话,就让她走。她始终为女儿着想,把杜思珩当作自己的亲女儿,甚至投注了比儿子那木汗更多的关心。她的付出和爱没有要求任何回报。可以说,萨仁娜的这份爱像草原一样宽广。

在这个草原家庭中除了爱与羁绊,还可以看到沉甸甸的责任。萨仁娜照顾杜思珩日常的吃穿,送她去上学时的百般叮嘱,无一不诠释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母亲对孩子的责任。她去育婴院帮忙,主动领养孩子,把孩子们接纳进自己的家庭,悉心养育,更是体现了民族大爱。萨仁娜的身上,不仅存在着作为母亲的责任,还存在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与萨仁娜一样的内蒙古牧民们,欣然欢迎上海小朋友们的到来,踊跃报名领养,把孩子们接纳进自己的家庭,悉心养育。正如曾发生过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史实一样,各民族在这片草原上交融,爱也像草原一样一眼望不到尽头。影片最后,百岁的萨仁娜额吉对着“远方”的杜思珩生母说:“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养育了同一个女儿”,不禁让观众为这份爱与责任潸然泪下。

陌生的环境与倔强的女儿

人世间的苦难像雪花一样落下,或许雪花本没有什么重量。但在与杜思珩一样的孤儿面前,小小雪花足以让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一层寒霜。杜思珩也在这样的苦难下,养成了沉默寡言、执拗固执的性格。所幸有萨仁娜一家的出现,像火炉一般让她心头的寒霜静静融化。

一开始走进观众视野的杜思珩总是看起来“不合群”,性格倔强、不服管束,甚至是不怎么讨人喜欢的,“整个孤儿院的男孩子都没有她倔”。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逐渐发现,来自原生家庭的欺骗式的抛弃让她养成了这样的性格,缺乏安全感,对周围人充满了不信任。可是,作为孩子的杜思珩,内心仍然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爱与关心,因此虽然对草原没有归属感,一直想逃跑,但当被别人抱住询问愿不愿意成为他的家人时,她会挣脱开扑向平时照顾自己最多的萨仁娜,大声喊出:“我已经选了她”。很庆幸的是,到了萨仁娜家后的杜思珩,遇见了很爱她的家人,她的任性和棱角得到了包容,萨仁娜一家带来的温情治愈了原生家庭和童年的苦难。她也学会了蒙古语,认同养父母的父母身份。但是她随身一直带着亲生母亲最后留给她的一块小毛巾,这块小毛巾上绣着她的名字“杜思珩”,这是她的一块心结。等她越长越大,她越来越想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会被妈妈送去孤儿院,妈妈说过的“会来接她”算不算数。

因此,影片迎来了重要转折,杜思珩决定回上海时身陷流沙,哥哥那木汗为了救她,命丧于这片草原。为了不触景伤情,父亲伊德尔和母亲萨仁娜决定搬家,杜思珩跟在马车后面,然而他们还是下车接住了女儿,原谅了她。那木汗的死,让杜思珩真正转变,决定忘记过去,不再想去上海找寻真相,而是隐去原名,用哥哥的名字“那木汗”在草原上继续生活下去,将自己真正当作伊德尔和萨仁娜的女儿。这一刻,杜思珩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有了对家庭的感悟,这种爱突破了血缘的局限。最后,当杜思瀚与杜思珩(那木汗)见面时,杜思瀚问她:“你恨过我们吗?”老年杜思珩(那木汗)一脸淡然:“曾经恨过。后来有自己的家庭,我也就释怀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杜思珩接受了自己身份的转变,找到了自己在内蒙古的身份和位置,有了对家庭的感悟。在她身上,也存在着民族融合的影子,她不仅是上海的孩子,更是内蒙古的孩子。

情感的纽带与重构的家庭

人的情感性需求与家庭息息相关。家作为个人的避风港,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情感满足。“家”不但是一种空间概念,而且是一种安全、亲密、隐私的情感体验。因此,即使家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被解构,人可能还是会寻找这样那样的“新家庭”,重建生活。杜思珩的家庭的解构与重建,蕴含着导演对家庭真正意义的思考。血缘作为家庭成员生理意义上的纽带,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家庭形成的条件,但血缘并不是人们成为一家人的唯一构成条件。家的深处是珍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陪伴。家庭组成中不得不提的情感条件,则需加以培养和维持。就算没有血缘关系,萨仁娜和杜思珩也能因选择和陪伴而产生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成为一家人。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超越了传统家庭的血缘关系纽带,构建出一种非典型状态下的亲密圈,正如影片中所说“缘分这回事,真的挺神奇的”。的确,相遇并组成家庭就是缘分。在这个家庭中的家庭成员都在用爱互相陪伴,整个家庭看起来分外温暖,会让周围的人和观众觉得“这就是一家人”。透过观察可以发现,随着故事的进展,真正将整部电影串起来的是那些朝夕相处之人才能发现的微小情感,这样的爱蕴含着强大的包容力量,给了远道而来的孩子们一个家,化解了杜思珩心中的寒冷,弥补了她关于家的残缺。杜思珩悲伤的过去在这里得到了抚慰,虽因诸多无奈解构了包含血缘与伦理的原生家庭,但新的家庭在这里因爱重构。从陌生到融入新的家庭和生活,像杜思珩一样的孩子们不仅经历了身份的转变,更经历了情感的转变。而这一切,都是家庭小爱、民族大爱所促成的。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未解之谜
  • 八卦娱乐
  • 离奇事件
  • 社会图库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