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短期内两次出舱 设计逐步优化

2022/9/18 19:05:37 来源:央视网

出舱活动依然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每一次的出舱活动都在不断汲取经验。经过月初首次出舱后,这次的出舱活动进行了哪些调整和改进呢? 

9月1日,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启用气闸舱执行出舱任务,这与之前的节点舱相比,航天员的活动空间更大了,可以摆放更多出舱携带的设备,但是它确实也带来了一些难点和问题。

中国航天员中心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王春慧:航天员在舱内移动的时候,在舱外和舱内两个航天员,刘洋给陈冬传递物品的时候,距离也更遥远了。传递过程中,安全绳的长度、刘洋移动的距离可能都不像节点舱那么顺畅,所以这次出舱,航天员针对神十四第一次出舱积累的这些经验,对于携带的物品该在舱内放在什么位置上是最有效进行传递和转移的,两个人安全绳该是怎么样的一个使用模式,都进行了更优化的设计。

除了物品摆放和传递转移进行优化外,这次出舱活动上下机械臂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

中国航天员中心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王春慧:第一次出舱过程中也看到刘洋上机械臂还是有一些困难,上机械臂脚限(位器)的时候,感觉这个位置离她有点远了。这次是蔡旭哲,其实每个人人体尺寸不一样,可能他需要停靠的位置还是有细微差异的,我们针对他上下机械臂的位置包括传递物品的位置,都进行了一些更细致、更优化的设计。

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舱外任务,设计师们在不断优化设计位置、设计流程。

中国航天员中心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王春慧:我们在前期其实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天地差异,失重对人的身体稳定性操作这种大物体带来的影响有这么严重。我们在后续对整个工作台的质心的分布,包括它的重量、扶手的抓握的位置都进行了一些优化。那么改进的产品用在神十四任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连刘洋一个女性航天员都很容易地完成了这个操作。

在空间站的建设期,航天员出舱活动密集,需要进行各类舱外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后续的空间站长期运行过程中,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也将成为常态。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奇闻异事
  • 考古发现
  • 美女明星
  • 社会图库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