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冷知识bot:你以为你是用香小达人吗?No,苏轼才是

2021/2/6 7:01:22 来源:互联网








炉烟袅孤碧,

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现代成都崽喜欢喷香水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品位,古代成都崽则是通过焚香让人知道自己的风雅诗意。




宋代诗人陈去非在缭绕的烟雾中写下《焚香》一诗,将当时风流雅士的诗意生活展现在众人面前。

宋人也爱味道香香~ 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将焚香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时祭祀、祝寿、结婚各种大大小小场合都用香助兴。今儿高兴?来一起香一下





使用的方式除了焚烧,宋人还会用香料做成可随身佩戴的香囊、香袋。

宋代成都有十二月市,其中六月为香市。洪刍《香谱》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云: “南方有香市,乃商人交易香处。” 由此可见,香市就是买卖香的市场。

而成都平原香市的存在,是宋代香文化的一个缩影。




成都香事盛行

遂设六月为香市?



宋代之前,只有皇宫贵族才能用香。但因为香真的太好闻了,味道还多,所以到了宋代,香文化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可谓“巷陌皆香”。 处处飘香的成都,肯定恍若仙境!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小红在《宋代成都十二月市》中也谈到了香市,并认为其与宗教相关,因为香市是 “在寺庙进香季节,为方便人们购香进香,特设立买卖香物﹑杂物等的专门集市”。



《清明上河图》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在四川泸州出土的宋墓石刻中,也大量关于焚香的内容。别说宋人了,连范儿姐晚上在家看书的时候都会点上一株花香果香味的线香,感觉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呢。



后蜀皇室好香

留下传世名香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熏香之俗。人们通过燃香告祭神明,希望借助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


到春秋战国时期,古籍记载人们 “五月蓄兰为沐浴” 佩戴 囊、插戴香草、沐浴香汤等 做法已成普遍之事。


到了唐代, 香文化迎来空前发展 。因为当时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所以当时权势之人也爱弄香。


五代时南唐李后主所调配的香料,十分出名且种类繁多,有 “江南李后主帐中香”、“江南李王煎沉香”、“李王花浸沉香” 等。 名字可都太好听了!




古时香炉


在蜀地,爱香的风气也是有增无减!


五代后蜀时期,蜀王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 (她来了她来了,这个有才的女子又来了) 曾有宫词写道: “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






不仅如此,《清异录》中还记载了以香涂扇的故事 “孟昶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用以挥风。一夜,与花蕊夫人登楼望月,误堕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 扇子上抹香带去约会,孟昶这个男人也太会了吧! 各位男士,都学着点!


后蜀皇室还留下了许多传世名香和制香的方法,目前见于记载的有 “蜀王震御衣法”、“后蜀孟主衙香”、“花蕊夫人衙香” 等。可以的,这很皇家风格





文人墨客

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一句诗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艺”: 品香、斗茶、挂画、插花。 其中,焚香是宋代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南宋马远绘《西园雅集图》中文人焚香的场景



这款香的诞生,有一段如同传说般的故事。相传当年苏轼为合出早春梅花初绽时的香气,整整用了7年,一直不满意。直到宋哲宗元五年正月初七的一场突至春雪,苏轼取出御赐的羊脂玉碗,吩咐爱妾和侍女取999朵梅花的花心之雪放于其中。再将炮制好的种种香料按顺序配好,终于配好“雪中春信”。


宋代爱香的文人不止苏轼一个,苏轼的好友黄庭坚也说说 :“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 直言自己有香癖。陆游也爱香,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 “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我多焚香,我离成为大文人就更进一步了?





焚香制香、香囊香料,古人已将香文化玩的淋漓尽致。


今年就让我们相约香市,在大慈寺烧香品茶,净化心灵,除此以外,锦江区的香市美妆节也不能错过,美当然要由内至外,明艳动人。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预测未来
  • 男人世界
  • 美女明星
  • 奇闻异事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