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评
在年初举行的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由萨姆·门德斯执导的电影《1917》连夺最佳视效、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三项技术大奖。8月7日,影片中国上映后取得首周末3686万的票房成绩,在各大网站中的评分也均保持在8.5分以上。作为影片最大的宣传点所在,“一镜到底”既是卖点、也是争议。“一镜到底”的运用,是否真能令观众身临其“战”?
8月11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受邀做客《今日影评》节目,专业评点电影《1917》之余,针对其中“一镜到底”的技术应用,与广大观众朋友展开深度探讨。
一镜到底也靠拼贴
不为炫技只求真实
《1917》引发网友两极评论的“一镜到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对此,索亚斌向《今日影评》直言,《1917》其实是一部“伪一镜到底”的电影,直观上“一镜到底”的视觉呈现,其实都被分割为三四十个段落分别拍摄,并通过数字技术去除剪接痕迹。不过,索亚斌也向《今日影评》表示,《1917》属于影院观影效果最佳的那一类影片,与此前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鸟人》类似,无论是否接受“一镜到底”模式,观众都应在大银幕上体验这种氛围。
《1917》金奖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镜到底”不为炫技,只为让人能够身临其境。《今日影评》节目现场,索亚斌透过创作者视角指出,长镜头可以保持时空的完整,“不仅很完整、而且还很暧昧”,有着丰富的读解可能。以片中主人公从注视天空中飞机交战到被击落敌机向他们冲来、爆炸起火的长镜头为例,索亚斌向《今日影评》的观众朋友们坦言,这种真实与震撼是镜头分切剪辑所无法实现的。
奥斯卡获奖
长镜头与心灵同步
身临其战别有所指
对于《1917》贯穿战场各个角落的长镜头,有观众直言节奏过于拖沓。对此,索亚斌向《今日影评》直言,影片前半部分情节相对薄弱,直到后续追击、枪战出现才令情节变得丰富。不过,索亚斌也表示,即便在情节迟缓处,《1917》也在营造一种清晰的氛围。他以两位主人公从树下休息到站起的镜头移动为例向《今日影评》指出,摄影机与两人的行动及状态是同步的,这正表明创作者希望观众走进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在他看来,这种不同于以往《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战争片的关注普通士兵个体的视角选择,与“一镜到底”长镜头形式间非常契合。
针对部分观众尽管惊叹于《1917》的技术、却指摘其剧作与技术本末倒置的评论,索亚斌向《今日影评》坦言影片确实在表面上看故事不太起眼,但其中也包含着导演的很多思考;影片并非如很多文艺片一样令镜头“杵”在那,而是满怀灵动,好似令观众与片中人呼吸同一处空气般来感受故事。这样的长镜头是否等于“身临其战”呢?面对《今日影评》抛出的疑问,索亚斌直言这作为广告宣传语的话,那么这部影片的确不如《战狼》那般紧张刺激,不过它所身临之“战”恰恰是作为普通士兵的主角深陷乏味却危险的旅程中的复杂心情,而这只有大银幕才能真正表现。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