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健康知识)
5月1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卫健委通报了驻区某单位33人集体发热的情况。经过连夜排查,这33人都排除了新冠肺炎。33例患者临床诊断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为主,在呼吸道多病原检测中,多人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呈阳性。
什么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传播途径有哪些,北京市疾控中心给出了权威解释。
一、什么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人类感染致病菌,目前已知的唯一重要的生物宿主是人类,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可能会发生偶尔或非常罕见的自然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的定植部位包括上呼吸道口咽粘膜上皮以及皮肤表皮表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没有已知的有意义的环境储存处。
二、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中接触传播包括接触被污染的物体后触摸嘴或鼻子等粘膜;与病人共用杯子、餐具;接触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皮肤溃疡。有时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感染。
三、哪些人群易感
5至1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其次为学龄儿童家长以及与儿童经常接触的其他成人。学校、托幼机构、集中办公场所、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场所。
四、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5天。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有咽炎、猩红热、肺炎、皮肤脓肿等,反复感染可继发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数情况下发生侵袭性感染,主要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及坏死性筋膜炎,轻者可导致肢体坏死而截肢,个别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五、如何治疗
在医师指导下,可对症治疗,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六、如何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1、通风消毒:居室和工作场所建议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使用空调通风系统应注意进行消毒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