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了车,才知道芬兰人很少坐火车长途旅行,整个车厢里的乘客换了一批又一批。笔者是唯一从头坐到尾的乘客。而随着列车的北行,白昼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到了罗瓦涅米后,由于进入北极圈,笔者终于看到了白天太阳在南方,夜晚太阳在北方的景色。
但是连续两次坐隔夜车(一去一回),对体能的消耗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超出了预算,但笔者在回俄罗斯时仍然花了89欧元在赫尔辛基住了一晚,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使得我第二天有机会一睹赫尔辛基的真容,当时的赫尔辛基安宁而祥和,当地的民众脸上充满了平静与幸福感,对外国人也很友善。
芬兰人很少坐火车长途旅行
更重要的是,赫尔辛基全城覆盖免费的Wi-Fi,这使我们在没有手机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方便地上网。不过,全城Wi-Fi听起来虽然很厉害的样子,但当你知道赫尔辛基的市区只相当于我国城市的一个市辖区甚至大城市的一个小区那般大小,一个小小的中央车站就占了城市三分之一的区域,号称北欧最大的购物中心只有笔者家旁边的家乐福一般大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他们做到这一点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难。
在俄罗斯维堡入境的时候,两个非洲裔天主教修女引起了俄罗斯边防人员的注意,在用俄语、英语沟通无果后,边防人员竟直接操起了芬兰语,一问才知道,他是俄罗斯的芬兰族人,俄罗斯同芬兰接壤的卡累利阿共和国有大量的芬兰族人口,而维堡在1940年苏芬战争以前更是芬兰第二大城市,所以精通芬兰语对于当地人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笔者也由此体会到了俄罗斯民族的多样性。
俄罗斯铁路
大力发展铁路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大好事
虽然只是粗浅的体验,但是在俄罗斯坐国际列车的经历,使得笔者对我国铁路的便利和快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诚然,欧洲国家的公路交通、航空交通仍然比我们发达,铁路服务的周到和舒适程度也略胜一筹,但这种周到和舒适是建立在欧洲国家相对地广人稀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来说,为一个社区修建一座飞机场(欧洲的一般的城市规模相当于中国的社区),为小轿车开辟列车车厢这种事情永远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中国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出比欧洲国家更方便、更快捷、效率更高的交通物流体系,来解决14亿人庞大的交通需求,缓解我国的交通压力。而高铁则是实现这一需求的不二选择,因此中国高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骄傲,更是必需。
叶叔对我们的高铁赞不绝口,结尾还在说“应该想想,我们比中国差什么了”。不过客观地讲,虽然现在俄罗斯的铁路技术相对而言比我们落后,但笔者已经介绍过,俄罗斯的铁路布局着眼于整个欧亚大陆,莫斯科是欧亚大陆铁路的重要枢纽,而中国的高铁网络现在仍然主要限于国内,光这一点,就足够中国赶超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面对俄罗斯人对中国高铁的夸奖,笔者认为,现在还不是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面对中国人民对便捷出行的要求,面对中国人民更快走向世界的愿望,我们应当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地把高铁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