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的烧钱王:用十年赶超日韩对手 从亏损百亿做到世界第一
从去年苹果智能手机iPhoneX发布以来,OLED显示屏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依靠有机材料自主发光,无需背光模组,产品外观更为纤薄,同时可实现柔性可弯折,近些年赢得了全球手机制造厂商的青睐。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移动终端面板发展来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个AMOLED产能中占比可达65%,2017年和2018年是柔性AMOLED增速最快的两年。目前市场上OLED屏出货量排名第一是韩国三星,IHS公开的数据显示,去年三星出货4.22亿片OLED屏,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达到了1.5亿片,主要用于智能移动设备,三星在OLED的市场份额达到95%。
在全球市场上,三星的产能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这给了国内面板制造商一丝机会,有媒体报道,现在京东方已经拿到了二台蒸镀机设备。由于韩国三星、LG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OLED上游产业供应权基本掌握在日韩手中,国内能实现规模量产的上游企业不多。在设备制造领域,日本厂商Canon Tokki与爱发科在
OLED蒸镀等关键设备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目前Canon Tokki的真空蒸镀设备产能一年还不到十台,基本优先供应给了三星,不管是采购成本还是供应能力,三星还是这个领域的老大。
上世纪80年代,以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开始研究使用液晶显示技术,90年代中后期,以LG、三星、现代为代表的韩国面板智造企业快速崛起,取得了世界面板显示行业一席之地。目前国际上能够量产柔性OLED的面板厂商主要有6家,韩国的三星、LG; 中国的京东方、维信诺、天马、柔宇,其它厂商的设备与材料受到了较大的行业限制,关键核心设备还需要国内面板制造厂商的投入,引导OLED上游设备与材料国产化的提升。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由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技术逐步替代,这家工厂的产品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至于连年亏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京东方每年都会拿出十几亿的投入支持研发创新,约占营业收入的7%。正是持之以恒的高投入,使京东方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逐渐缩小和日韩厂商的技术差距。
进入液晶面板行业后,京东方多年累计亏损近百亿元,最多的一年更是亏损达到38亿元,当时被不少人质疑,还有媒体称他们为“烧钱王”。伴随着创新而来的大量新产品,近十年也奠定了京东方业界领先地位,同时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盈利。去年京东方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36.15%,净利润达75.68亿元,同比增长301.99%。
根据全球信息咨询IHS Markit数据显示,京东方今年上半年显示屏出货近4亿片,同比增长超35%,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他们在这几年相继拿下多个世界第一的头衔,五大主流显示屏市占率均位列全球第一: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在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排名,京东方在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和LG荣登榜首。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曾这样表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京东方的发展历程,那就是“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创新是京东方活下来的法宝,也是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