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挖出4尊龙头,作为一个拥有5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各地经常有深埋地底的文物被发现的消息。近日,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先生发现,在海淀区清河街道办事处,保存了4尊龙头(也叫作螭首)疑似来自圆明园,那么它们到底是怎么被发现?又是怎么被埋到地下的呢?
在清河街道办事处内,这4尊螭首头朝上、贴墙摆放,长度从90到100厘米不等,形制基本相同,上吻高抬,硕嘴微张,獠牙侧露,双目圆睁,龙须流畅,额顶上生两角。螭首虽略有残损、疑似挖掘过程中留下的硬伤,却难掩其不怒自威的霸气。
发现螭首的杜泽宁,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清河人。他介绍,发现螭首是2017年2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在清河一处工地上,他远远望见一辆挖掘机旁,散落着4块大石头。他第一直觉判断这肯定是老石头,于是钻进了工地。
经过仔细辨认,杜泽宁确认螭首的来历不寻常,随后将当时发现的所有老石头都运回街道办事处进行保管。将东西运回来后,杜泽宁就开始调查这些螭首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翻查了一些史料后,他猜测这些螭首可能来自圆明园。
他分析,清河距离圆明园很近,过去从圆明园到清河是有路的。他听说圆明园拆下来的砖石、曾拉到清河售卖。这螭首是汉白玉雕刻而成,材质非常高档,他怀疑是圆明园拆下来的建筑构件。记者注意到,圆明园位于清河西南,直线距离不过两三公里。
而他的猜的,也获得了考古专家的认可。看到4尊螭首的照片,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先生首先想到了“方壶胜境”。方壶胜境是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之一,建成于清代,现仅存遗迹。据刘阳介绍,方壶胜境上的螭首,最初得有数十个之多,后来大多数遗失。上世纪90年代清理遗址时,还发现过四五尊,和清河发现的螭首相似。
工地挖出4尊龙头,最终考古专家表示,杜先生发现的螭首,每尊重量可达1000斤,应该出自于皇家行宫的月台上。螭首并无吐水嘴,因此没有排水功能,也有可能是古建筑的备料,尚未来得及打孔。另外,从杜先生所描述的现场环境来看,发现4尊螭首的工地并非其原址,应该是从别处搬运并掩埋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