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这些先进的弹道导弹,最大的特点就是又小又打得非常远,但是弹头还非常大,比如D5有2.7吨的弹头,弹加箭总重才58吨,这是美国最得意洋洋的。
反观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在固体推进剂上步履蹒跚,十几年来一直想把白杨的技术移植到核潜艇上的布拉瓦,总是在验收时失败(验收标准是连续6弹不准失败),目前还在究竟用液体弹和固体弹之间徘徊,陷入极大的困境。
再看中国,东风41和巨浪2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固体推进剂和先进发动机上的巨大巨大的进步,说白了,就是我们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越做越小,越做打的越远。
这里就又要提醒朋友们避免观赏误区,洲际弹道导弹和弹道导弹不是大为美,而是相对的越小越美哦!真正的看点是洲际弹道导弹推进剂的水平和发动机的水平,大弹未必就是好蛋啊!
其实,解放军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军事工程,他们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严格保密,但也在大量的文献中展露一二,今天我们就通过中国在临近空间飞行器研究成果和外国媒体的分析,了解一下大家都不了解的解放军2大临近空间“黑科技”。
临近空间(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至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只在或能在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飞行器或亚轨道飞行器或在临近空间飞行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优势,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
近来,“临近空间”成为国外媒体的一个热词。有评论认为,“临近空间”是一块长期被军方忽视,如今将跻身军事竞争热点的特殊空间”,“不征服这一区域,就谈不上真正的空天一体化”。目前,世界各国中在临近空间飞行器中保持全面和大量投资的只有中美两国。
NO.1“大气层内的卫星”——军用太阳能无人机在天上不间断飞行1年
说起太阳能飞机,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前几天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的“阳光动力2号”,其实,中国在太阳能动力无人机方面的成就是非常喜人的,2014年,我们就第一次向公众解密了我国最大的太阳能无人机——新型彩虹无人机的信息。
当时,新闻中播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无人机: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的报道,这条新闻中介绍了由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彩虹系列太阳能无人机,指出了其研制目的和结构优势,同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第二个能够研制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的国家。”
什么是超长航时呢?我们知道像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神雕”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飞行时长高达20至30个小时,美军的“全球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56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可在目标区上空18288米处停留24小时。不过,这都属于长航时,超长航时是什么概念呢,他的计算单位不是小时,而是天和月,未来甚至是年。
太阳能无人机采用新型蓄电池技术,借助大型滑翔翼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会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其表面上几乎每一个可见之处都已经设计布满了数以千计的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总共约有3000至上万个太阳能电池覆盖在机翼上表面、升降机和水平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