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牛肉解禁的背后 我们鸡肉换他们牛肉属于利益交换。美牛重新回归引发热议,但它要面临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澳牛、新(西兰)牛、巴(西)牛及乌(拉圭)牛。在2003年因疯牛病被禁后,自去年9月部分解禁,重新进入中国市场,30月龄下的小牛产带骨及无骨牛肉获准进口。今年7月份以后就进一步放开。
中国人均年消费牛肉已经从2010年的4.8公斤提高到2015年的5.4公斤,牛肉价格也创历史新高。25亿美元的“大蛋糕”很诱人,但已经有所饱和,来分一杯羹的人,呃,牛,太多了!
中国对美牛肉解禁的背后,是中美经贸重新博弈和建立的缩影。为达成这些“百日计划”的第一份成绩单,中美双方工作团队进行了30轮的磋商,内容涉及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美国牛肉重新走上中国人餐桌的过程和背后,是中美经贸重新博弈和建立的缩影。
近年来,中国牛肉消费量在节节攀升。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国牛肉年消费量已达800万吨,市场规模高达3600亿元。农业部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曹兵海分析道,在总的肉类消费量中,牛羊肉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产量受到自然条件和生长周期等因素影响较大。当前牛羊肉缺口每年约为220万吨。
在供需矛盾下,中国陆续开放了对部分国家的牛肉进口。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牛肉市场约20%的缺口需要进口补给,进口牛肉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乌拉圭等畜牧业大国。由于禁令原因,美国几乎没有抢到份额。
2010年以后中国牛肉进口开始呈现出井喷状态,仅2016年中国的牛肉进口额已经高达23亿美元,较12年前增长了15倍以上。中国已成全球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对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份额,美国肉业表现得充满热情。在今年4月的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前,美国三大肉业组织负责人就联名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恢复美国对中国这一“拥有巨大增长潜能的外国市场”销售牛肉,称牛肉业是美国农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国农村重要的工作岗位来源。
“这是贸易谈判。”业内专家朱俊峰表示,中国进口美国牛肉,美国也要进口中国的熟鸡肉,这相当于交换。“早期收获”的第二条共识是“中美双方将尽快解决中国自产熟制禽肉输美未尽事宜,尽快实现中国禽肉出口美国”。朱俊峰表示,中国开放国内市场,美国也要开放美国国内的市场。这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以此便不会发生跟美国的贸易战了。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估算是,中美对等开放畜食产品市场后,可共同打造出年交易额25亿美元的消费市场。如何能实现这一数字?专家表示,希望在百日计划100天的时候,实现美国牛肉输华。而除了涉及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的“百日计划”,未来还将讨论中美经济合作一年计划。
最后专家提醒,当前我国肉牛养殖还是以散户为主,而美国多是大农场,所使用饲料的玉米价格也要比中国低很多,成本上跟中国差距很大。这次开放进口,势必会拉低国内牛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