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6日)上午,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境内的铜陵长江三桥即将通车,这也是世界首座公铁两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这座大桥有什么特点?通车后将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
铜陵长江三桥在11时,将正式通车,这里将成为G3京台高速的新过江通道。
铜陵长江三桥为公铁两用桥,上层为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时速120公里双线普通铁路和时速250公里双线城际铁路,并预留350公里高铁接入条件。现在大跨度的桥梁,基本采用斜拉桥、悬索桥两种桥型。但是,铜陵长江三桥却把两种桥型放到了一座大桥上。
斜拉桥,如同一把大伞在江中把桥撑起,相比悬索桥刚度强、承载重,但是跨越能力有限,要想实现大跨度,桥墩就得建得特别高。
悬索桥,两个桥墩加上主索,把桥面给吊起来,悬索桥可实现的跨度更大,但刚度不足。
在建这座大桥的时候,建设者就考虑如何扬长避短,既实现988米的大跨度,又赋予较大的刚度,满足公铁两用。最终决定把两种桥型的优势结合,实现斜拉-悬索协作,各取所长、刚柔并济,实现了跨度与刚度的“共赢”。
在斜拉索与悬索交叉区域内,对称挂设了斜拉索4对、吊索6对。从空中看,250多米高的两个桥墩上既有悬索也有斜拉索,实现了一跨过江,满足通航、环保、防洪的多重需要。记者了解到,如果是同等跨度的斜拉桥,桥墩主塔高度将超过300米,而采用斜拉-悬索协作模式的大桥,桥墩主塔只有250米高。
在长江下游,离这座大桥700多米的地方,是铜陵长江大桥,也是安徽省首座长江大桥,在1995年建成通车。2000年初,全长约641公里的G3京台高速安徽段建成后,一直与G330国道等国省干线公路共用这座大桥过江,这段也是京台高速全线唯一不属于高速公路的路段。
由于多条道路混合通行,最高峰时日通行车辆超过8万辆,不仅让大桥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而且每到节假日,就成为一个堵点。铜陵长江三桥通车后,将对高速公路车辆与普通干线公路车辆进行有效分流,将极大缓解铜陵长江大桥通行压力,提高过境车辆通行速度。
原标题:今日通车!记者探访世界首座公铁两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
值班主任: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