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5月21日)将迎来小满节气,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的到来意味着收获的前奏。在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进入灌浆阶段,籽粒日渐饱满,而西南麦区已经开镰收获,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也陆续进入收获期。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今天发布了2025年夏粮收购政策。初步预计,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四川绵阳:
126万亩小麦开镰
机械化收割率90%以上
当前,四川绵阳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126万亩小麦正开镰收割,小麦机收率超过90%。预计5月底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务。
在绵阳三台县金石镇元山村,种粮户正在田间调度指挥大型联合收割机有序开展小麦抢收作业。
三台县金石镇种粮户 林红梅:收一片小麦,我们播种机就马上进场播种玉米,充分利用好土地良好的墒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预计我们2000余亩小麦抢收在一个星期完成,玉米和水稻播种同步完成。
作为三台县粮油重镇,金石镇在推进机械化作业的同时,还重点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今年新品种种植面积占当地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
当前,绵阳全力推进126万亩小麦夏收工作。今年,全市统筹调配收割机3000余台(套),小麦机收率超过90%。预计5月底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务。
湖北孝昌:
13.8万亩小麦迎丰收
机械收割效率高
作为湖北省的商品粮生产大县,孝感市孝昌县的13.8万亩小麦迎来丰收。眼下,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组织机械设备加紧抢收,确保小麦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在孝昌县邹岗镇群爱村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收割、剥壳、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某家庭农场负责人 付鹏程:我们机械收割,3分钟就能割完1亩地,一天能收100多亩,粮食损耗很少。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当于给土地施了有机肥,下一季种玉米能省不少化肥钱。
付鹏程今年种植了800多亩小麦,由于全面推行深耕测土施肥、精选包衣种子等精细种植技术,加上各项科学田管措施落实到位,今年的小麦再次迎来丰收。
某家庭农场负责人 付鹏程:我们的粮食平均亩产能够达到1000多斤,总的收成大概在80多万斤,收成还不错。
据了解,今年孝昌县共种植小麦13.8万亩。为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当地全面推广机械化生产,共投入了2100余台套收割机、旋耕机、拖拉机等,预计机械化收割率将达到98%以上。
江苏泰州:
水稻育秧进入关键期
预计5月底全部完成
眼下,江苏泰州的水稻育秧进入关键时期,当地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水稻育秧作业。
在泰州市海陵区九龙镇的一处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农户忙着将育秧盘、育秧基质土、优质水稻种子放置在自走式水稻秧盘播种机上,随着育秧机运转,铺基质、播种、盖土等工序很快就完成了。
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孟宏小:像传统人工育秧每天最多完成2000盘,现在机械化育秧日均产量超8000盘。接下来,我们准备上水泡田,估计要浸泡1到2天,起到一个催芽的效果。
在泰州泰兴市虹桥镇,水稻育秧的各道工序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农机对土壤进行翻耕后,农户们就操作一体化铺盘机,将盖着有机质的秧苗盘,有序地铺盖在田地上,再在铺盖好的秧盘上铺上一层无纺布。农户告诉记者,秧苗盘上覆盖无纺布后,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从而有效缩短水稻秧苗的生长期。
据了解,今年泰州市水稻种植面积270万亩,水稻秧池3.6万多亩,预计5月底可全部完成育秧工作,6月中旬开始水稻插秧工作。
黑龙江虎林:
推广水稻插秧“宽窄行”
助力增产迎丰收
当前正值水稻插秧的黄金期,黑龙江虎林市域内各农场积极推广水稻“宽窄行”插秧技术,引导种植户升级配备北斗导航的智能农机,向高效精准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助力水稻增产丰收。
近日,在虎林市域内庆丰农场的一处水田地块内,使用“宽窄行”技术的插秧机在田间穿梭,这种插秧机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秧苗以宽行和窄行交替的方式整齐排列,形成纵向大小垄。
常规水稻行间距为30厘米,而宽窄行技术通过优化行距设计,增加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性,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助于减少病虫害滋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同时,因为行间距的优化,水稻种植密度能够提高16%~20%,土地利用率更高,平均亩产也可提高8%~10%,实现水稻生产的增产增效。
庆丰农场种植户 赵杨:这个宽窄行插秧技术,感觉每亩能比正常产量多打个40到50斤左右。今年我就全部用宽窄行插秧,我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为打造绿色高产示范田,虎林市通过水稻品种实验、新机械引进、打造水稻种植科技示范带等措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种植户感受到新技术、新机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小满将至夏收忙 多地新技术、新机械助力小麦抢收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