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重点评估31个省(区、市)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网络安全和数字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河南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挺进第一梯队。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重庆、河南、山东、四川等10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前10名。这些地区超前部署5G、千兆宽带等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应用服务普及完善,构建区域数字化发展的优势基础环境。
近年来,为了建设数字强省,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聚焦】建设数字强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抓住时代的风口,才能赢得未来。时下,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形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省把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壮大数字核心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数治能力。
今年8月4日,全省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立足于重点突破、全面转型、整体提升,打造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核心产业发展为突破、融合应用创新为引领、数治能力提升为关键、数字生态优化为保障的数字化转型新格局,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筑牢“数字底座”、打造“数字引擎”。
7月31日,郑州鲲鹏软件小镇正在进行收尾施工,绿化、水系等市政工程正全力推进。作为数字经济新基建项目,鲲鹏软件小镇将成为国际先进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记者 聂冬晗 摄)
【现状】转型有“数”!5G基站达12.47万个
今年,河南为数字化转型先后举办了2022数字河南云博会、第二届世界数字产业博览会等活动,营造了全民知晓、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8月21日至23日,世界传感器大会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事实上,2019年以来,世界传感器大会已成功在郑州举办3届,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海涛在“2022年上半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省5G基站达到12.47万个,5G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820G。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中部数据中心等建设加速推进,安装服务器机架4.5万架,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地位持续巩固。
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记者 王铮 摄)
【展望】“数字河南”!未来可期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鸣曾在发布会上介绍要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核心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体系“五位一体”发展格局。
郑州宝冶钢构公司的5G装焊机器人
建强数字基础设施。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5G基站达到22万个,光纤入户用户占比达到99%,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6万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620GB,基本形成支撑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10000亿元,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高地,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价值体系基本形成。
深化数字融合应用。力争到2025年,培育建设1000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1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农业生产数字化率达到30%以上;服务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利企便民的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成5个左右全国一流新型智慧城市;打造60个以上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交通、教育、健康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打造数字生态体系。力争到2025年,关键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技术成果转化机制趋于完善,突破一批“卡脖子”共性技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格局初步形成;多层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