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李白最想烧毁的一首诗,通篇赞颂一位名将,结果此人却投降了敌军

2020/5/20 10:00:33 来源:互联网

毫无疑问,我国古代文学里最璀璨的那颗珍珠,必然属于诗歌。而这颗珍珠上最耀眼的光芒,必然属于李白。纵观历朝历代的所有诗人,只有李白是独一档。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才华四溢的诗情,后世竟没有任何人能逾越。


也难怪当年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里评价其“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如此著名的一位诗人,其大作我们自然从小就耳熟能详。不管是小学教材里的《静夜思》、《赠汪伦》,还是初中的《将进酒》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诗作几乎贯穿了我国中小学的整个脉络,也是我国民众心中国民度最高的古代名人。


不过,李白的诗作虽然每篇都是经典,但有一篇却极为特殊。这篇号称李白这辈子最想烧毁的一首诗,倒不是因为文笔欠佳,而是由于李白在该诗中全篇歌颂了一个名将。然而,这个名将后来却投降叛敌,留下千古骂名。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名字,其叫《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全诗内容如下——“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结合标题以及全诗内容不难看出,这首诗全篇64个字,都在歌颂一位叫哥舒大夫的将领。这个所谓的“哥舒大夫”乃是和李白同一时期的哥舒翰,平心而论,其确实算得上是一位名将。

早年,哥舒翰只是一个喜欢喝酒赌博的混混。在40岁那年,由于父亲去世,哥舒翰不得不上长安谋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被长安县尉讥讽,哥舒翰从此开始发奋图强,直接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当兵。


多年后,他的努力终于被王倕赏识,便拜其为左卫中郎将,独自统率三军。而在和吐蕃的多次交战中哈立下赫赫战功,为唐朝时新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之后的石堡城之战中,哥舒翰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以损失上万唐军的代价,拿下了吐蕃重镇石堡城,一度将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划分到了青海湖以西。由于这场大规模战役,哥舒翰一下成了李家王朝的头号武将,不但加官进爵,还和当时的国舅杨国忠成了朋友。


由于是杨国忠的朋友,自然和当时的安禄山以及史思明互不对付了。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叛军直入长安控制了局面。当时朝中已无武将能出来应战,只有哥舒翰这一名老将尚可一战。而哥舒翰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就已经因中风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为了自保,他索性带着部队投降了安禄山。

也是由于哥舒翰变节太快,很多人都骂他不为国家守节。其实,安禄山对他的投降也没什么感觉,之后便将其软禁了起来。后来安史之乱被平息,哥舒翰等30多名当时叛变的唐将全部被安庆绪杀害。早年战功累累,死后却背负骂名,着实令人唏嘘。


看完哥舒翰的一生,也就不难理解李白为何最不想承认这首《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了。在该诗中,李白将其比作和白起、卫青同级别的将领。甚至在哥舒翰面前,白起这种战国四大名将也只是一个“竖子”。


然而,哥舒翰晚年的投敌行为显然证明了自己和白起、卫青的差距,同时也狠狠打了李白的脸。从一首赞美诗沦为一首尬吹诗,难怪李白这辈子都不想承认。换做任何人,也都会难以启齿的吧!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热点新闻
  • 图片报道
  • 美女明星
  • 幽默搞笑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