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特朗普计划2024年登月 马斯克的“太空出租车”靠谱吗?

2020/3/31 10:05:15 来源:互联网


硬核内参是腾讯新闻、环球时报、南方日报、财经杂志、AI财经社联合打造的一档围绕通信、科技和互联网领域的优质科普栏目,旨在让专业领域的内容门槛低一点,枯燥的数据化内容有趣一点。

划重点

今年2月份,美国航天界发生了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NASA前副局长、资深顾问威廉·格斯特梅尔投奔"钢铁侠"伊隆·马斯克,出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高级顾问。

格斯特梅尔在美国航天界拥有很高威望,在世界航天领域也算得上是风向标式的人物,属于美国政府高阶公务员,自2005年开始,就一直主管美国的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活动,每年归他支配的联邦预算在百亿美元上下,比很多小国的全部政府预算都多。


图为一度位高权重的NASA前副局长格斯特梅尔

格斯特梅尔在任期间,SpaceX从一家普通的创业企业,一跃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集团,用凌厉的商业攻势打得诸多老牌公司惶惶不可终日,波音和洛马合资组成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欧洲的骄傲阿里安公司,都受到了客户的严厉指责,而以技术成熟、产能强大而著称的俄罗斯能源火箭集团、赫鲁尼切夫航天科研生产中心也倍感压力。

格斯特梅尔和Space X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联,而马斯克在航天领域又是如何发家的,他能帮特朗普实现2024美国再次登月吗?

1,"背锅侠"NASA副局长

格斯特梅尔从2005年开始担任副局长,经历了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其任内经过美国上下十多年的努力,载人航天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NASA有三种载人飞船、三种载人火箭和至少三种空间站项目正在推进。

与此同时,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要在2024年再次登陆月球。

这种背景下,作为地月空间站、商业月球货运竞标等诸多项目主导者,如果美国人再次登上月球,格斯特梅尔就算不是第一大功臣,也排在前几名。

然而麻烦就出在2024这个事儿上,今年距离特朗普定下的时间节点只有4年了。

上面所说的所有要素,包括载人飞船、载人火箭、地月轨道空间站,都比进度表落后了1年到N年不等。

不但如此,NASA寄予厚望的私营载人飞船项目严重滞后。波音的星际航线飞船不但进度滞后了两年以上,而且2019年底的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还以失败告终。马斯克也比计划表落后了一年。

NASA虽然手里拿着看上去很美的时间表,但如果以现在的节奏和效率,2024年重返月球是肯定做不到的。这样下去,NASA又要去哀求俄罗斯卖几张联盟船票。

作为首要负责人,格斯特梅尔被2018年上任的局长布里登斯汀拿来开刀。

2019年3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向NASA局长布里登斯汀施压,要求加快进度确保节点。由于格斯特梅尔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追回失去的时间。同年7月,布里登斯汀公开解除了格斯特梅尔的副局长职务,并安排了一个"特别顾问"的闲差。

干掉格斯特梅尔后,布里登斯汀的矛头随即指向马斯克,发文严厉斥责了马斯克,"我正等着SpaceX明天要发布的声明。此时此刻,商业载人飞行已经比进度晚了一年。NASA希望能够看到对于美国纳税人投资的同等热情。现在应该把飞船拿出来了。"

被点名后的第二天,马斯克才发布了SpaceX"载人龙"飞船研发进度报告,但报告的核心并非"载人龙"飞船,而是再次为自己的"星船"不锈钢火箭大肆吹嘘。


马斯克在推特里大肆"吹嘘"的星船

2,马斯克的冒进与不顺

SpaceX刻意淡化"载人龙"飞船的进展,马斯克有难言之隐。

格斯特梅尔被解职之前,"载人龙"飞船发生了两小一大三次事故,这些事故和马斯克贪功冒进有直接关系。

"载人龙"飞船研制之初,马斯克高调宣布,打算放弃降落伞返回的成熟技术,从大气层顶端开始,就采用反推火箭减速,直到降落,然而反推火箭技术根本就没有成熟到可以实用的阶段,最后SpaceX默默地改回了降落伞方案。

回收方式的修改导致飞船总体设计必须推翻重来,但"载人龙"的两次降落伞回收试验也先后发生问题,一次是四个伞中的三个异常,一次是一个伞异常。降落伞异常,但飞船好歹还回来了。

2019年4月20日的事故却是致命性的。

第一艘"载人龙"飞船返回地面后,在进行测试时忽然爆炸,火光冲天、碎片乱飞,爆炸意味着飞船设计有缺陷,可能危机宇航员的生命,并且与马斯克关于"载人龙"可重复使用的结论存在矛盾。


"载人龙"飞船爆炸过程

事故调查还原了SpaceX的设计缺陷,氧化剂和燃烧剂之间的单向阀强度不够,在高压试验下被冲破了,两剂混合,自然就要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大量燃气冲破封闭的管道,把飞船炸成一团烟花。

飞船这种复杂产品,初期存在设计缺陷并不奇怪,航天科研的反复试验,就是为了尽量发现所有缺陷,然后加以完善。

最大的问题在于,马斯克反推火箭方案浪费了太多时间,严重拖了特朗普2024再登月节奏。

3,一路绿灯

2015年6月,猎鹰九号火箭发射第七艘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也就是不载人的"龙"飞船——时凌空爆炸,作为主管载人航天的时任副局长,调查工作自然是由格斯特梅尔主持。

按照NASA的合同,一旦发生事故,就要组织独立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但这样的大型火箭带着飞船爆炸,调查工作却拖拉了接近3年,直到2018年3月12日,NASA才发布了一个脱密版本的事故调查报告。


支撑氦箱的支架在这个部分失效了

报告承认,事故原因是猎鹰九号二级火箭的液氦氧储箱支架失效,装满液氦的储箱脱落,砸在装满液氢的另一个储箱上,导致事故。至于支架失效的原因,对外的报告中却绝口不提。

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空军的一位退役军官设法看到了完整版的报告,里面清楚地指出了原因:SpaceX为了降低成本,用"商业等级的合金钢"做成支架装进火箭。然而液氦温度是零下268.9摄氏度,普通钢材在这个温度下几乎和玻璃一样脆。按照宇航标准,这种材料在是不能用在飞行器里的。

事故发生后不到一个月,2015年7月20日,SpaceX发布一份声明,

"虽然这些结构件在以往所有猎鹰9号飞行中得到了应用,在超过设计指标的载荷下工作良好,但我们还是打算放弃继续使用这些结构件。"

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这技术已经应用,超负荷工作也没毛病,但我们不想用了",问题在于,这么好用的东西,马斯克为什么要放弃?违背常理。

爆炸并未终止SpaceX一路绿灯的待遇。

事发六个月后,猎鹰九号就恢复了飞行。到第二年的4月,就开始执行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

NASA的调查拖这么久,报告没出的情况下项目继续运行,没人看出问题吗?有人。


图为拉玛·施密茨

2015年8月4日,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主任拉玛·施密茨写信给时任NASA局长博尔登,要求他解释清楚,是不是对SpaceX有特殊待遇。

作为资深议员,施密茨毫不客气地要求NASA立刻组织独立调查组,并且在8月27日之前给他回复。博尔登于8月25日回信,同意组织独立调查。

即便如此,对SpaceX的调查,仍然一拖三年,拖到大众失去兴趣为止。

作为对比,2014年10月28日,同样从事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业务的美国企业轨道科学-ATK公司也发生了火箭爆炸事故,但是在这一次的调查处理上,NASA的独立调查组只用了一年不到就查明原因,并于2015年的10月9日发布报告,结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AJ-26发动机燃烧室壁烧穿,导致事故。

为了解决问题,轨道科学-ATK公司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到2016年10月17日才恢复发射。


轨道科学-ATK公司的事故

AJ-26正是来自苏联失败的登月火箭N-1,它的NK-33主发动机被轨道科学-ATK买来,翻新后改名AJ-26,驱动全新的火箭,但这些发动机已经在仓库里吃了30多年的灰,属于食用过期产品。

同样是爆炸,SpaceX的调查NASA用了三年,轨道科学-ATK的调查只用了一年,同样是复飞,SpaceX只用了半年,轨道科学-ATK则耗费了一年。

SpaceX究竟有没有特殊待遇?答案很明了。

在这件事情是,国际航天权威媒体《空间新闻》为了证实到底有没有双标这回事,分别向轨道科学-ATK公司和SpaceX求证,不过两家企业都拒绝回答。

事实上,按照美国现在的主流舆论,马斯克是个英雄,用一己之力改变了美国航天的颓废局面,不但NASA应该宠爱他,全世界都应该把他捧在手心里。NASA和格斯特梅尔一路开绿灯,不难理解。

但,马斯克真的这么厉害?

4,"偷来的"发动机技术

航天发展、动力先行。有强劲可靠的发动机,才能开展火箭研制。

马斯克在航天界的成功故事,基本上都围绕着他的猎鹰九号火箭和重型猎鹰火箭展开,而两种火箭的核心动力,都是灰背隼-1火箭发动机。

迄今为止,这种采用液氧和煤油作为燃料的发动机已经发展出了6种型号。它也成为马斯克的粉丝们用来嘲笑传统航天企业的最强信心。


图为灰背隼1D

灰背隼于2002年上马,2006年装箭首飞成功,堪称工程史上的奇迹。但前提是,马斯克不被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以下简称诺格)起诉侵犯知识产权。

按照人们的普遍说法,马斯克的确是个技术能力很强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马斯克就对火箭科学有了相当透彻的知识,而且慧眼识人,找到了真正能够担当火箭总设计师的人——前TRW公司副总裁汤姆·穆勒。

TRW公司全盛时期,是美国最重要的军事航天供应商之一。由于冷战的结束导致美国军费开支缩减等诸多因素,2002年,TRW把自己卖给了诺格,担任副总裁的汤姆·穆勒离职创业,研发探空火箭。

TRW打包出售之前曾接到NASA的一个研究项目,叫做"低成本针栓式发动机",目标是是研制一种便宜、容易制造的大推力发动机,项目负责人正是穆勒,最终TRW交出的答卷是一种叫TR-106的发动机,采用液氢液氧燃料,一度达到了295吨的推力。


TR-106

诺格买下TRW公司的时候,TR-106也在打包的资产当中。诺格曾经打算把这个产品继续开发下去,还起了个名字TR-107。

只不过,汤姆·穆勒加入SpaceX的同时,带去了自己曾经的发动机团队,并且快速将已经属于诺格知识产权的TR-106的核心设计应用到灰背隼发动机上。恰恰是因为有TR-106的底子,灰背隼的最早型号1A型只用了4年就研制成功。

其实所有从事液体发动机研制的人都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用4年时间把一种发动机从无到有搞出来,是绝不可能的。土星五号火箭的F1发动机在冯布劳恩的指导下,从1955年启动研制到1967年首飞,用了12年。

按照法理,这是明火执仗地侵犯诺格知识产权。诺格未起诉马斯克有多方面原因,不排除和时任副局长格斯特梅尔对马斯克和SpaceX的态度有关。

毕竟,诺格也要和NASA做生意。要知道,诺格从TRW公司收购的资产包里,有一项极为重要的NASA商业合同,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按照最初的计划,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耗资8.24亿美元,在2010年发射升空。但诺格把研制进度一拖再拖,到2016年时的总费用已经上涨到了100亿美元,升空日期推迟到了2021年。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也就是说,诺格从NASA后续要来的钱,远远大于起诉SpaceX知识产权的价值。

这就是一出绝佳的商海谍战剧本。

除了灰背隼发动机的技术来源,马斯克还得到了NASA大量的技术支持。

根据NASA公开发布的信息,"龙"飞船的热防护系统由NASA阿姆斯中心设计,其中所采用的碳/酚醛烧蚀材料发明人是马丁·马丽埃塔公司的科学家本·克拉克。这种烧蚀材料是为了"星尘"号小行星探测器研制的。它在1999年发射,2006年1月顺利返回地球。

阿姆斯中心和SpaceX经过4年联合研究,终于把它成功应用在"龙"飞船上,实现了返回地球的成功。那么马斯克为了这项技术向NASA支付了多少技术转让费?他不但没给钱,NASA还依法倒贴了不少研制钱——按照美国《小企业创业研究计划》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政策,NASA可以为单项技术转移提供最高115万美元的资助。然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哪里是什么小企业?而且根据这两项政策,花完资助之后,企业就要走向市场自谋生路。然而,"龙"飞船的"市场"只有一个,那就是NASA自己。

5,靠NASA输血的商业航天

马斯克是以"商业航天"为噱头迅速崛起的,在全世界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浪潮。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树立起了这样的理念:马斯克之前,航天无商业,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航天活动就越来越多地商业化了。

诸多卫星通信企业通过商业市场购买了卫星和发射服务,卫星上天之后,他们又通过商业市场向用户提供通信广播服务。在马斯克决定进入航天产业之前,商业航天就已经是事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从1989年开始就为国际市场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那么,马斯克的"商业"是从哪里来的?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大年初一,美国最老资格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发生故障,机毁人亡。

对于航天飞机项目这个历史产物,2005-2009年出任NASA局长的迈克尔-格里芬的评价是,"失败的作品"。然而国际空间站还在天上,必须不停地给它送去给养和人员。

于是NASA发起了一个叫做"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的项目,花钱让私营企业研制火箭和飞船,把给养送上国际空间站。在这一时期,全世界一共只有两种飞船,一种掌握在俄罗斯手里,还有一种掌握在中国手里。

怎么办?NASA采用了一种"很可笑"的办法。他们在路边挥舞着支票,说自己要经常打车,所以希望美国公民们积极制造汽车,再充当司机,然后给他提供服务。当然,NASA也不反对这些出租车在闲暇的时候去别处揽客。

马克就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靠着猎鹰九号火箭运送"龙"飞船,给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拿到了好几亿美元的NASA商业货运合同。也借此机会把火箭技术发展成熟,雄心勃勃地进军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问题在于,猎鹰九号技术成熟的这段时期,商业航天发射的客户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变少了。

21世纪初,美国卫讯公司发明了叫做"高通量卫星"的技术,一颗卫星的带宽可以顶得上从前的几十颗甚至上百颗,少量的发射即可满足需求。2010年和2011年,欧洲和美国的高通量卫星先后发射,在市场上显示出了巨大的效益。中国也很快掌握了这种技术。

于是从2012年开始,国际通信卫星市场的订货量从20~30颗一路下滑,到2018年只剩下8颗,其中还有一些是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合同。

卫星少了,对火箭的需求也就少了。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战略能力,任何一个航天国家都会选择保护自己的火箭工业。中国、俄罗斯都坚决地践行"国星国射"的路线,哪怕缺乏战略统筹能力的老欧洲和被美国驻军的日本,也尽量选用自己的火箭来发射政府卫星或者本国制造的卫星。

马斯克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奋力拓展,收获却非常有限。以下为2010年以来SpaceX的发射记录汇总:


图为SpaceX的发射记录

2010年6月猎鹰9号首次飞行,到2020年3月7日共飞行81次。算上2016年在发射台上爆炸的一次,共计82次。一共失败两次。发射次数和成功率都不错。其中NASA国际空间站合同占24次(包含试验发射和载人飞船验证发射),NASA科学任务3次,美国国防部合同占4次。纯粹的商业发射占44次,其中发射服务行业最具有标志性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只有30次。

听起来数量不少,但是平均到每个年份里只有3次。在猎鹰九号发射最高峰的2018年,总共发射了20次,其中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占了9次。但是到2019年就迅速回落,总共发射了13次,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只有4次。

虽然有NASA的合同扶持,但这样的发射服务强度还是不足以养活一家火箭公司的,于是,马斯克提出了星链计划,打算发射4万多颗卫星,提供天基互联网接入服务。


马斯克设想的星链星座

按照猎鹰九号一次飞行能够携带60颗卫星的发射能力,假设这种火箭能保持96%的较高发射成功率,需要发射将近700次才能完成星座部署。然后每年需要更换5%的卫星,就是2000多颗,需要发射30多次。如此,马斯克的火箭公司就可以支撑到他退休了。

截至目前,猎鹰九号已经进行的80次飞行中,星链计划占了5次。按照猎鹰九号未来几年的发射计划,星链占比正在快速攀升。2020年占37次计划发射(已经执行了5次)中的19次(已经执行了两次);2021年占39次计划发射中的13次。

6,马斯克的火箭比中国更便宜?

马斯克自认SpaceX的最大卖点,就是便宜火箭。

根据马斯克投资人,同时也是SpaceX董事的史蒂夫·朱尔万特逊所说,马斯克曾经计算,发现一枚火箭所用的原材料成本,只占(美国火箭)发射服务费用的3%。他得出结论,如果采用软件工程当中的垂直集成和模块化方式就可以把发射服务费用降低到十分之一,然后还有70%的毛利。

马斯克在2006年宣布,可以把猎鹰九号火箭推向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当时抛出的口号就是"比中国火箭更便宜"。马斯克表示,猎鹰九号采用3.5米直径整流罩把9.5吨载荷发射到低轨道上只要2700万美元,用5.2米整流罩只要3500万美元。

一时间,这种大型火箭成了国际市场上的"规则打破者",但业内的共识却是,以美国的劳工成本,这样低的价格一定是有问题的。

果然,2010年,猎鹰九号处女航之前,发射服务费用就"改善"到了4990万~5600万美元。

2010年6月16日,SpaceX和铱星公司签订合同,提供8次猎鹰九号发射服务,把铱星的新一代星座发射到太空里去。

按照铱星公司官网发布的的新闻,这8次发射总计收费4.92亿美元,折合每次6150万美元,这还是批发价,但铱星公司并没有其他选择,因为美国政府禁止采购中国的发射服务,猎鹰九号是它能找到的最便宜的火箭了。

作为对比,2013年,长城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表示,长征三号乙火箭的报价是7000万美元,确实比猎鹰九号更高一些,但这个报价一直保持稳定,猎鹰九号的报价也很稳定,稳定的在上涨。

一般来说,发射服务的价格由四大部分组成:火箭造价(含燃料)、发射场使用费、测控服务费、保险。有时候,航天界也会把保险算进火箭造价里。

在中国,长征三号乙承揽商业发射的业务是长城公司负责的。在这家公司的网站上,清晰地列出了发射服务的三个合作伙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ALT) 、上海空间技术研究院 (SAST) 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 (CLTC)。前两家都是火箭制造商,CLTC则负责以下业务: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 发射场技术接口协调

· 发射场操作

· 发射控制

· 遥测、控制和跟踪

· 发射场和发射安全

· 发射活动计划和组织

这就意味着,发射服务获得的营业收入,是要给分给发射场一部分的,在中国,发射场是用国家财政资金建设和运行,相关收入则要回归国库。

相比之下,SpaceX所使用的LC-39A发射台,是NASA用联邦财政拨款建造的,用的是美国纳税人的钱,但是在马斯克的费用清单里,没有这部分明细。

因为,他一分钱都不用给。


美国通过了《商业航天发射法》截图

1984年,美国通过了《商业航天发射法》,其中规定:

交通运输部部长应采取必要的行动,促进和鼓励私营部门收购(通过租赁、出售、以交易代替出售或其他方式)多余的或者不需要用于公共用途的美国发射资产,以及收购包括非必须公共使用的美国公用事业公司在内的发射服务。

获得发射财产或发射服务(包括公用事业)的任何人向美国支付的金额,应在与交通运输部长的协商下,由提供财产或服务的机构确定。如果通过出售或以交易代替出售获得发射财产,此类付款的金额应为公平市场价值。如果通过其它方式收购发射资产,此类付款的金额应当等于美国政府承受的直接成本(包括特殊服装和装备,以及资产的损耗)。如果收购包括公用事业在内的发射服务,此类付款的金额应等于美国政府承受的直接成本(包括美国公民和承包人员的工资)。

也就是说,使用国家发射场,只要不是把它变成私人财产,那么只需要承担相应的运行维护费就可以了。

因此,当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从LC-39A起飞,NASA就宣布不再需要这个发射台,如果留在自己手里,每个月要支付10万美元的维护费,与其这样,不如按照相关法案将其出租。

作为美国境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历史积淀最为厚重的发射台,LC-39A从1962年建成到2013年正式出租,一共进行了12次阿波罗登月飞行和93次航天飞机发射。首次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任务和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都是在39A发射台起飞的,这个发射台不仅仅是宇航基础设施,更是冯布劳恩等火箭先驱的纪念碑。

如此重要的公共资源,马斯克的SpaceX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都提出,希望能使用39A发射台。NASA的回答也很干脆,LC-39A发射台归马斯克独享,租期20年。

随后贝索斯向NASA和国会总审计局提出了抗议,但被先后驳回。

马斯克轻松独占了这个承载着无数史诗级荣耀的发射台。为了用来发射猎鹰九号和重型猎鹰火箭,他拿出两亿美元进行技术改造,分摊到20年,再加上每月10万元的维护费用,一年1120万美元不限流量使用,这就是马斯克为了使用LC-39A发射台所需要付出的全部成本。


图为LC-39A发射记录

那么其他发射服务商怎么办?NASA拿出了另外一个发射台39B。这是39A的备用发射台,也曾经执行过多次航天飞机发射任务。诺格公司、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特别是NASA自己的SLS超重型火箭,都要挤在这一个发射台上。另外,美国空军在这附近还有一个LC-40号发射台,包括马斯克在内的各家公司也频繁使用。

马斯克和SpaceX能够拿到如此稀缺资源,可以从公司的成长经历来看。

如今的美国几大发射服务商,或多或少都是空军扶持起来的,只有SpaceX是NASA亲手培育的,好的资源留给自己扶持的公司符合常理。

我们再回来做数学题,中国发射场从发射服务中分到的比例是多少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副院长、火箭专家黄春平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靶场(发射场)要收取发射合同价的40%。

马斯克拥有自己的测控站,可以认为他的发射服务费里包括了测控成本。那么,如果按照中国的分成比例,他至少还应该支付4000万的发射场使用费,那么实际发射服务费应该是超过1亿美元,远远超过了长征三号乙。

那么,其他发射服务商需要缴纳发射场使用费吗?按照美国法律,他们当然也不交。即使这样,美国的发射服务费依然居高不下。

2019年9月3日,美国空军为了发射5颗大型秘密卫星,向波音公司购买了5次"德尔塔4"重型火箭发射服务,总金额11.8亿美元,平均一次2亿多美元。

2019年10月1日,美国空军为了发射三颗大型军用卫星,又向洛马公司采购了三次"宇宙神5"火箭的发射服务,总合同金额9.85亿美元,平均一次3亿多美元。

事实上马斯克对美国空军也毫不手软,2012的12月,SpaceX和美国空军签订合同,发射"深空天气观测台"任务,收费9700万美元。

作为对比,香港亚太卫星公司在2018年成功入轨了亚太5C和亚太6C两颗卫星

亚太5C是与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合资,向美国劳拉公司订购、用猎鹰九号发射,在轨交付,亚太卫星出资1.1883亿美元、占57.47%的份额,推算卫星总耗资2.068亿美元;亚太6C卫星是向中国长城工业集团订购的、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耗资1.8亿美元。

当然,亚太5C比亚太6C更大更重一些,携带的通信设备也更多一些。所以投入更高一些,但两者的性价比基本相当。

所以马斯克的合同便宜吗?答案是否定的。

7,网红南非商人

马斯克这个南非出生的亿万富翁确实有才,他敏锐地发现了美国法律体系中的机会,把那些"沉淀在底部"的历史遗产发掘出来,组合成了一套能用的宇航系统。

这套宇航系统让他大出风头,一边圈粉,一边圈钱。

然而对那些不能有助于巩固网红身份的技术和业务,他是从来不感兴趣的。比如美国国防部苦苦招标却一再失败的小型快速发射火箭,马斯克从来不参与。


美国国防部的小型快速火箭挑战赛再次流产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马斯克的创业经历和模式,大致的可以概括为,发明一个概念——圈钱——烧钱——发明一个更大的概念——圈更多钱——烧钱。然而马斯克已经创业19年,他曾经夸下的海口——解决航天发射成本太高的问题——一直都没能实现。

所以,根据之前的经验,马斯克在航天工业中,大概率将面对两个选择。第一,把SpaceX做成收费越来越贵的传统航天企业;第二,把SpaceX卖掉,然后再换一条赛道。

第一条路看上去比较容易,但美国航天的冷战遗产已经被吃得超不多了,不可能创造足够的利润来回报投资人,NASA的钱还要分给波音、诺格、洛马、劳拉这样的老牌企业,合同不会让SpaceX独享。

所以,如果有一天,NASA无法持续向SpaceX提供输血合同,外部商业航天发射合同如星链这样的项目找不到客户,"钢铁侠"套现走人也不是没有可能,Paypal的例子就在前面。

所以说,特朗普预期的2024再次登月,恐怕还要再找一个备选"太空出租车"。(作者:微胖)

【版权声明】本文由南方日报与腾讯新闻联合出品,未经腾讯公司许可,不得转载。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探索图库
  • 美女明星
  • 男人世界
  • 离奇事件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