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难以评估的是,美国是否能够承受失去中东和欧洲的战略后果,是选择被动退却,还是不惜代价重新夺回控制权。被动退却符合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团结统一的大西方共同应对其它文明挑战”的思路。但这也意味着欧元的做大做强,美国必须接受能与之并雄的独立大欧元和大欧洲。如此美元将受到来自欧元的重大冲击,建立在强势美元地基上的美国虚拟金融体系,特别是庞大的金融衍生品体系是很难维系的,这或许意味着美元的崩溃,即华尔街金融寡头的利益受到致命冲击。
如果美国决策者选择了后者,不退出中东和东欧博弈,而要决心伺机反击俄罗斯和欧盟的接近和掌控自身命运,那么,借助土耳其反击俄罗斯的心态,扩大土耳其和俄罗斯冲突,甚至扩大化为战争,则是浑水摸鱼,进一步搅乱中东和欧亚大陆边缘区的不可放过的机会。由此,以色列、美军或北约军队都可能直接介入其中。中东的火药桶势必更加危险。
如果以色列和美军介入土俄冲突,以俄罗斯的综合国力,特别在油价大跌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很难独立支撑很久的。这时候,中国的动态就非常关键。
此前,联合国全票通过协议,授权成员国利用各种手段打击ISIS,加上中国人质被ISIS杀害,中国并不排除参与某种形式对ISIS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金放弃了前往菲律宾参加APEC会议,17日接见了以中共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为首的中国军方高级代表团,团员还有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副总参谋长王冠中、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兼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等,显然不仅仅只是为签署购买俄罗斯24架苏35战机那么简单,可能埋下进一步的军事合作伏笔。
简言之,如今世界主要大国,都已经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中东的政治军事角力,这种局面比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巴尔干更复杂,利益冲突矛盾更激烈,地球所提供回旋的空间和余地更小,由此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并非完全杞人忧天。
大国的理智能否阻止局面向这个灾难方向发展呢?很难说,1914年初的时候,很多人仍然相信欧洲大国的理智可以阻止大的战争,但4月21日发生在萨拉热窝的一次刺杀,打破了脆弱的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