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号”光学A星所发回的在太空中拍摄的高清照片
除了能够快速发射的载具,对于多目标的侦查能力也是PGS计划的一个难点。对此,各国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侦查卫星,力求通过更高的分辨率,更准确的定位,来监控和锁定目标。虽然卫星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建造周期也不断延长,万一在太空中失灵或是在战时被击毁,显然难以及时补充。面对这种情况,近些年各国都开始注重集群卫星的研究。上个月7号发射的“吉林一号”组星就属于这种集群卫星,其是由一颗重450公斤、分辨率0.72米的主星;两颗重95公斤、分辨率1.3米的灵巧成像视频星和一颗灵巧成像验证星组成的。据称到2030年,“吉林”卫星系统将包括138颗卫星,回访速率可达10分钟。由于集群卫星中单个卫星的体积小、重量轻,小型运载火箭也可以完成“一箭多星”任务,所以在快速组网、快速补网等方面非常具有优势。由于集群卫星多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所以对单个卫星的要求远低于常规侦查卫星,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卫星的建造费用与时间,同时在空间自组织网络、多星协同测控等诸多领域,集群卫星也优于常规侦查卫星。可见,随着“吉林”卫星系统的规模愈发扩大,中国的PGS系统的性能也将成倍提高。
鉴于目前东风系列导弹全部由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控制的情况,所以未来中国的PGS系统很可能也将由第二炮兵控制。作为我国的战略打击力量,核常兼备一直都是第二炮兵努力的方向。可以说,中国PGS系统若成功投入使用,中国将获得在极短时间内,向全球任何目标投掷大重量常规弹头的能力,这已经能在局部地区制造与核弹头爆炸相似的效果,而且使用条件远比核武器要宽松,所以笔者认为,其威慑力甚至要强于核武器。虽然现在中国的PGS系统仅仅是初见雏形,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梦想成真的日子已经不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