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世纪60年代曾拍摄过一部科幻情景喜剧,名叫“火星叔叔马丁”。这部剧不仅让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观众体会到了情景喜剧的魅力,科幻剧的想象力,也引发了中国观众对神秘火星的神往和猜测。
火星上是否有液态水,是否存在生命迹象,是否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等问题,一直吸引着大众的眼球。日前,美国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份人类登陆火星的详细计划。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美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将美国宇航员送上火星”。
A “三步走”战略
在这份名为《美国航天局的火星之旅:开拓太空探索下一步》的报告中,美国航天局将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分为“三步走”。
●第一阶段称为“地球依赖”。目前,美国航天局已经展开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国际空间站上,包括人类健康和行为研究、高速通信技术测试、先进防火安全设备测试、下一代太空服技术测试、3D打印技术测试以及可长期使用的生命保障系统研究等。
●第二阶段名为“试验场”。本阶段预计将在2018年启动,包括发射新的太空飞船“奥赖恩”以及史上威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美国航天局还计划在地月空间实施其他多项任务,包括2020年发射无人航天器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采集巨石,挪至月球附近供宇航员研究。
●第三阶段称为“地球独立”。本阶段将实施火星邻近区域包括火星卫星的人类任务,并最终登陆火星。宇航员将能够在火星表面栖息地和运输飞船中生活和工作数年;能利用火星资源制造燃料、水、氧气和建筑材料;能利用先进通信技术把科研数据和结果传回地球,而将延迟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