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文/郭爽)“面对自恐龙灭绝以来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危机”,经过近四年马拉松式的谈判和多次推迟,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已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继2021年10月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后,COP15第二阶段会议继续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制定并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这也是第二阶段会议最重要的预期成果。“框架”将擘画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推动各方扩大共识
目前,本次会议进程已经过半。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为推进“框架”各方已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截至10日第一次进程盘点,会议已通过一批重要但争议较少的议题决定,约占会议全部决定的三分之一。12日至14日,将对“框架”关键议题形成升级版草案,仅留下需要高层政治推动的议题以及和其他议题相互关联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