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魔都财观”(ID:moducaiguan),作者:楚门,36氪经授权发布。
合肥是楼市启动期的城市。
启动期很好理解,交易量上升,价格停止下跌,逐渐夯实,这个阶段适合房产买入。
但几乎在同一时间,我们在留言后台看到了这样的声音。
什么?合肥房价已经起飞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魔都财观不仅只扎根上海,也会研究并输出全国重点城市的楼市文章。
既然有人说合肥楼市已经火了,那我们就干脆直接冲到合肥来一场人肉踩盘。
只有深入扎到这个市场里去感受,才有话语权和大家聊聊。
真实的合肥楼市,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如外面所说已经起飞了吗?是否还有机会?
在聊肉身踩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合肥这座城市。
知根知底,知初知末,我们才能对合肥楼市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实话说,合肥是一座很神奇的城市,或者说一个有很多矛盾点的城市。
安徽最早建省的时候,省会城市并不是合肥。论历史和城市底蕴,合肥不及省内安庆和黄山;论交通和城市区位,合肥又不及沿江沿淮开埠的芜湖、蚌埠。
由此,安徽省内城市对于合肥也多有分歧。
皖南城市更认可南京,皖北城市更认可徐州,在他们的印象里,省会合肥好像除了“吸血”成长,并不能很好的辐射自己。
在一片质疑声中,从曾经顺口溜里的“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的大县城,白手起家逆袭成了一座新一线城市。
这也是合肥最神奇的地方。
在2020年公布的新一线城市榜单,合肥和佛山首次取代了宁波和昆明,进入新一线城市名单。
坊间有言——
宁波想保新一线的路上,突然杀出个黑马,还是一匹肥马。
其实这一次合肥的亮眼,来的有些突然。
2019年全国开展了第四次经济普查,很多地方的GDP数据发生了修正。
这一次的官方修订,让合肥在全国的GDP排名直接跃升,超过了大连、西安、福州等城市,直逼济南。
2019 年合肥GDP达到9400亿元,离万亿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
也正是这次的GDP跃升,让很多人开始注意到这匹「黑马」。
不过和入选新一线的风光相反的是,上一次合肥走到全国风口浪尖,是2016年的房价涨幅。
苏州、南京、合肥、厦门,并称楼市四小龙。
2016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合肥以48.8%和52.6%的涨幅,分别位列全国新房涨幅第二名和二手房价涨幅第一名。
有意思的是,当年的海外媒体报道:
合肥创造了房价涨幅吉尼斯纪录。
2016年10月2日晚8点半,合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启动限购。至此合肥楼市步入静淡。
历史是一个轮回,楼市也是。
我们经常会说楼市有周期、有轮动,指的就是一拉一升不断起伏的房价。
2016年底-2019底,上海横盘3年,2019年底开始量价回升。
2016.3-2019.8,深圳横盘3年半,2019年8月开始量价回升,11月开始迅速起势。
更多的城市案例就不一一展开了,大家可以回忆北京、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都有过热和调控的周期起伏。
从楼市周期看,2016年底到2019年底,合肥楼市调整3年,省内的三四线房价均价齐破万,机会已到。
从全市的房价格局看,合肥依旧是中间热两头冷,政务核心区和当红滨湖领头,周边辐射板块收益颇多,但肥东、瑶海、新站等东北部县区依旧举步维艰。
所以网上也有人做了一张有意思的“刚需合肥地图“,亲身参与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拉回到合肥市场,楼市一般量在价先,合肥热不热,我们来看成交量。
从量价趋势看,合肥2016-2019年是总体平稳的状态,直到2019年底量价开始不断攀升。
再来看二手。最近几个月合肥二手房成交量涨幅明显,尤其11月二手房环比成交量大涨41%,但价格也只是略有扬头。
量已经起来了,为何价格涨幅不快?
从我实地肉身调研的感受来看。
合肥楼市,并没有全面起飞,而是两极分化严重。
如今的合肥楼市,逻辑特别特别像上一波的上海楼市,或者稍微滞后。
先是公民同招后,二手学区房发生了大逆转,优质双学区房迎来了春天,低总价小户型尤为明显。
庐阳区对口南门小学+45中双本部的金寨路小区,小户型一路从年后的3w+飙到5.7w+,最短的成交周期只有20天。
蜀山区对口安居苑小学和50中西校的通和易居,小户型从年初的3w+,一路看到了成交均价4.7万/㎡,成交周期最快仅2天。
滨湖新区对口师范附小+46中的文华阁,从年中的均价2.5w+,也飙到了成交价4.5w+。
更夸张的是,文华阁最新一套单价4.5w的房源一挂出,被浏览2400余次,成交周期11天。最终在未带看的情况下直接签约。
经开区对口168玫瑰园本部小学+中学的国耀花半里,小户型学区房从年中的3w+,到最近成交均价齐破4.6w。
这是发生在合肥二手学区房上的脉络,和上海并无两异。低总价优质双学区房快速出清,市场无货情况下开始蔓延到大户型自住房源。
另一边,学区不强却处在核心位置的次新,比如政务的丹青花园,涨幅依旧较弱。
合肥二手房的脉络也很清晰,学区先启动,地段滞后。
外围县区供应大,核心区位滨湖、政务、高新供应少,均价起势比较快,已经开始有蔓延到品质非学区的趋势。
再来看看新房的表现。
政务区无新房供应,滨湖、高新等热点区域,库存已经是供不应求的趋势,千人抢房、全款优先都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你在滨湖,几乎看到都是这样的场景——清一色的售罄。
如果再问及加推,就要面对销售的反问——全款有吗?全款也不保证能抢到噢。
三五十个人趁夜小跑开盘,关系户往前站,全款也得排排后。
而如今的经开和高新,也出现了动辄高达7成的认筹款。
热点区域的新房难求现象,需求已经开始发生外溢,包河、肥西等也开始热度攀升。很多楼盘开始挑客户,销售的眼睛,也开始高过头顶。
近期开的荣盛山湖樾、祥生云镜,共推出710套房子,去化率都在90%以上,这其中就有大量高新外溢的客户。
凌晨3点开盘,感受一下这个疯狂程度。
滨湖金融板块,也变成了滨湖外溢抢手的炸子鸡。
但同时,合肥新房市场也不光“火热”,也有到极点的冰冷。
去化率来源—合富研究院
东北片区的新站、瑶海、长丰和肥东,没有流量、没有暴击概念、库存又大,依旧在面临着去化普遍低于30%的现实。
打到“骨折”,也很难卖。
了解完合肥的肉身踩盘情况,我们也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合肥楼市的行情会持续热下去吗?
从均价数据上来看,我认为合肥依旧是被低估的。
这个新一线省会城市的房价,甚至和浙江的三四线城市嘉兴平起平坐。
如果真要讨论基本面,嘉兴除了离上海近,没有跟合肥抗衡的任何实力。
从调控可能性来看,合肥房价的涨幅被两极分化的热度摊平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合肥的二手房价环比涨幅0.7个百分点,同比4.4个百分点。新房环比涨幅0.6个百分点,同比3.1个百分点。
这个成绩,在全国重点70城里,不过了了。和2016年合肥楼市冲破天际的涨幅情况完全不同,不至于马上吃调控。
从供需关系来看,合肥楼市的库存已经形势严峻,重点区域的供求比已经失衡。
这是这一波,合肥楼市冰火两重天的根本原因。
合肥买房人,已经陆续在ZF网站发声,请求出台调控政策打击炒作。
因为现实问题是,合肥的居民收入水平并不高, 2019年末,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45404元,和郑州相差无几,但南京是64372 元,苏州是68629 元。
楼市里的光怪陆离,不能脱离居民面包是否充裕的现实。
这是民心所向。
但回归理性,今年合肥楼市调控的可能性总体比较低,因为均价数据并不明显,行情可能会继续上扬到明年三四月份。
关键节点要看,明年合肥ZF对于区域、板块之间的供求关系,能不能做到均衡。
土地供应该加的加,该缩的缩,否则两极分化依旧会更加严峻。
这次的合肥踩盘,没来得及约见朋友,也没来得及去吃老安大的红油水饺。
而是去了一趟合肥创新规划馆。
我去过不少城市的规划馆,只有合肥大不一样,这里没有泛泛而谈的空洞数据和荣誉,甚至连城市沙盘也没有。
三层楼的宽阔展馆内,有大量的高精尖技术演示及科技成果展示。
这也代表了这座城市为什么能够成为新一线后起之秀的发家路子。
依托中科大等多所一流院校,合肥有非常多且高精尖的技术创新实验中心。
很多人都知道合肥早期拉来了电器美的格力,后面拉来了新能源蔚来,却不知道这些只是表皮。
合肥在深耕高科技。
量子信息、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未来网络实验设施……
就连规划馆的设计,也是科技的味道。
就像我最近听到很多人对合肥的评价,这是一座善于玩「风投」的“赌城“。
在教育、产业、人才引进等方面敢于豪赌,官方有魄力也不惜一切代价拿出大量国资或财政资金去投资。
合肥可以没有,但给地给钱给政策,挖来企业挖来人才也要搞。
虽然出身一般,但天赋和努力极佳,这也是我看好合肥未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