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喋血孤城,江阴,古代中国最刚烈的县城!

2020/7/15 15:00:54 来源:互联网

公元1645年,为抵御清政府“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政策,由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及许用等为首领,带领江阴全城十万百姓抗清守城,全城无一人投降,皆慷慨赴义。男的战至最后一口气,女的投井,投河自尽,不做俘虏。抵挡二十四万清军进攻,歼灭七万五千人,击毙清军三个王爷,十八个将军。全城军民,除五十三人躲在寺庙佛塔里得以生存,其余全部战死,可歌可泣!


剃发

清军在灭亡南明弘光小朝廷后,对于这样一个腐败的小朝廷,江南人民内心并不留恋。但坏就坏在汉奸手里,一个叫孙之獬的千古罪人。他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当今天下是满清的天下,江山是八旗子弟的,但老百姓的穿着打扮,还是前明的样子,长此以往,八旗子弟就要被同化。”由于孙之獬的撺掇,多尔衮下达了“剃发令”。


剃发令

迫于清廷制造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连串屠城惨剧的震慑,各地民众纷纷放弃汉人衣冠。唯独只有一座叫做江阴的小县城,誓死不从,共有十多万百姓聚集城中,他们举起反清的义旗,在典史(相当于县公安局长)陈明遇、前任典史阎应元的指挥和训导冯厚敦的协助下,抵御着同为汉人,降将汉奸刘良佐的数万大军围攻。

谁也没想到,从起兵抵抗到最后城破之日,前前后后共有二十四万清军投入了这场大战。小小的江阴县城,阎应元和十万军民的智慧发挥到极致,他们冷静的应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敌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结局早已经注定的战争,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但江阴城里无人动摇,他们坚守着,五十多天过去了,江阴还是那座江阴,傲然屹立!


时局图

这时候,清廷调来了真正的八旗精锐继续围攻。清军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小城,但是二十万人猛攻七日的结果,还是两个字:不克!清军无计可施,派人对阎应元传信:“只要你们撤下中兴大明的旗帜,树立大清的旗帜,特许江阴全城可不剃发,甚至清军可以不进城。”江阴的回答还是两个字:“不降”!

于是,清廷又调来了最先进的武器攻城,近两百五十门大炮,对着小小的江阴城一阵狂轰,八十一天后,城墙终于轰然倒塌。有人统计,江阴小城城破后,城内被屠者九万七千人,城外战死七万五千人。江阴全城仅五十三人躲在寺庙佛塔中保全性命。


抗清三公

阎应元在城墙上留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无名女子咬破手指在自尽前留诗:腐肉白骨满疆场,万里孤臣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而江阴这样一座小小县城,在大屠杀之后的131年里,仍然在默默的以自己的行动对抗着清王朝。他们采取的举措就是:不当清朝的官,不应清朝的科举!在文风鼎盛,人文荟萃的江阴,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不去当官,何其可贵!直到131年后的公元1776年,清廷乾隆帝为安抚江阴人民,对江阴抗清三公赐谥:忠烈、烈愍、节愍。并在江阴和阎应元故乡通州,各修祠一座,命名“阎公祠”。自此,江阴的读书人才开始慢慢的和清廷合作。


祭祀活动

2005年,六位穿着汉服的同胞,第一次在江阴祭祀抗清三公。此后每逢江阴祭祀,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同胞,在肃穆庄重的气氛中,自发汇集到江阴文庙缅怀英烈,怀着敬畏心情,祭祀以抗清三公为首的殉节同胞。而历年的江阴祭祀,已经成为汉服运动的一面旗帜,它承载着华夏儿女最神圣的情感,最热血的回忆。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社会图库
  • 探索图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