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
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刚刚签署。如何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人造太阳”工程就是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啥是核聚变,那总知道核裂变吧?人类现在用的核电技术就是核裂变原理。但是,核聚变比核裂变更牛。为什么牛呢?根本原因在于,它有三大优势:
(1)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
中国首个全超导“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向世界全面开放
(2)无高端核废料,可不对环境构成大的污染。
(3)燃料供应充足,地球上重氢有10万亿吨(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而30毫克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
这意味着,核聚变一旦成功,不但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成本,还环保且燃料供应极其充足。所以,这一技术对能源来说将是革命性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
作为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人造太阳”热核聚变装置(EAST)于1998年立项,建设历时8年、耗资近2亿元,2006年9月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成功。之后,该试验装置的研制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EAST的成功运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称赞“EAST是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世界聚变能源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
目前,由欧盟、美、日、俄、中、韩、印七方共同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几十亿欧元,中国投资额占9%。EAST虽然规模比ITER小,但EAST使用了与ITER类似的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实验运行10年至15年,将为ITER计划积累宝贵经验。
如果EAST项目最终获得成功,人类将拥有像太阳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