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前的白墙黛瓦,不是什么别墅豪宅,而是富阳东梓关村的农民回迁房;从宝马车下来的中年人,不是来旅游的城里人,而是建德梅城古镇一家民宿的老板;对着手机不停讲话的女孩儿,每天直播村里的田间地头,年收入比白领更高。
淳安的下姜村,曾经流传一句歌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
2017年,这个不到800人的小村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45元;2018年前5个月,接待游客超过8.5万人次。
回首巨变,老支书姜银祥的脑海里时常冒出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响应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杭州定下“三步走”目标,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徐徐展开,互联网更是为它注入活水之源。
“中国淘宝第一村”,临安白牛村,村民们就是靠着一台电脑、一本《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出电子商务创业之路。
胡芳,80后,上海名校高材生。2013年放弃年薪30万的外贸工作,回到富阳长兰村,和父亲一起创办了“蚕宝宝乐园”,横跨种植、养殖、生产、销售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蚕桑产业链,全年销售额高达1300万。
现在,像胡芳这样高学历,有新思维、新技术,敢闯敢拼的新农人,他们办农场、开民宿、做电商、推广农村文化,为杭州“三农”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
杭州的乡村像梦工场一样,到处上演着奇幻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