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英古镇,地处于永康中部,山在不远处,流水近可及,在这山水环绕之间,集灵秀与古韵于一身,文物荟萃。一踏进古镇,整个城市仿佛被遗忘在身后。
1690多年的四季交替和繁华演变,给这座幽幽小镇留下了世所罕见的祠堂群落。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历史上就有应姓祠堂近百座,且名目繁多,功能各异。
沿着青砖铺就的古街缓缓而行,眼睛几乎被两侧的古祠全然占据。芝英的祠堂不似它处,单座祠堂的占地并不大、建制也不见十分宏伟壮阔。许多祠堂从外表看来,几乎与传统古民居无异。却是它们,不仅镌刻着一个家族的历史,更承载了千百年来芝英文化的积淀。
在过去,芝英的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执行家规族条、助学奖学之外,还设立专祠用来贮备粮食、扶贫济困,施行义举。在战争时期,有的还被作为革命活动基地。
现如今,一部分祠堂已开始扮演另一种角色:
内面供奉的不再只是祖先神位和家规族谱。有的祠堂设置了读书阅览室、居民活动室;每逢节假日还会在祠堂内举办书画比赛、展览等文娱活动;有时也会进行一些尊老爱幼、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活动。
近年来,芝英祠堂又开始成为创客们钟爱的“秘密基地”。
渐逵公祠,位于芝英镇七村的懋勋巷内,这是一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祠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在芝英的祠堂之中,它不是历史最悠久的,也不是建造最精致的,但对于年轻创客来说,它却是最特别的存在。
从外观来看,与其他祠堂无甚区别,但走进其中,你会发现祠堂内部已被改造成了一间雅致的展厅,白墙黑瓦搭配着复古的装修,几盏玻璃小吊灯泛着微黄光晕。这就是创客张露苗的“无用空间”工作室。
这间依托古祠改造而成的工作室,不仅拥有历史沉淀的感觉,同时又不乏现代的精致和舒适。工作室内的摆设和家居,都是她和家人、伙伴的精心布置。厅堂的画作,都来自露苗和她的小伙伴们。
厅堂的置物架是古祠拆卸下来的旧地板清洗后改造而成。阁楼上原本闲置的旧门板成了大厅待客和创作用的桌面,铺上碎花土布、摆好古朴的茶具。
湿黄的墙面被重新改造,依稀可见斑驳的青砖,那是时光留给他们的礼物。
还有一些看似无用的干草、莲蓬和山果子,经过巧手规整,焕发新的生命力。
走进这间工作室,老式楼梯、墙画、桌椅、摆设,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芝英古镇,十分欢迎像张露苗这样的年轻创客。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舒适惬意的古镇生活,像家人一样串门聊天,时不时地举办画展活动、进行艺术交流。
芝英祠堂,古为今用就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曾经的这里,凝同宗之力,承一方血脉,系一族人心。
如今的这里,聚青年才俊,集万众一心,写创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