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游升温,18时至22时成为高活跃度的夜间经济“黄金4小时”。全国多地相继推出支持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夜间餐饮、文化娱乐等业态发展。夜游、夜市、夜间演艺……更加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正成为拉动暑期经济的新引擎。
7月30日,游人在什刹海旁的烟袋斜街游览。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数据显示,截至7月下旬,国内夜经济相关企业现存量超165万家,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四川、云南、江苏等地,今年已注册16.86万家相关企业。
7月20日,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头福如东海景区,游客参加篝火晚会。新华社发(李信君摄)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经济专项调研显示,中国5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已从2020年的23%提升至2024年的63%。近四成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研发推出了节事演出、室内休闲、户外娱乐等夜游产品。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夜游”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上月均增长100%左右,关键词“景区夜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近230%。
专家认为,发展夜经济是推进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目前多方正加大合力,着重提升高品质夜间产品供给,扩展夜经济空间,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夜经济从“暑期热”延伸为“四季旺”。
编导:房宽
记者:潘志伟、王怿文、李涛、张力元、熊轩昂、杨金鑫、萧永航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原标题:消费场景持续上新 夜间“黄金4小时”创造暑期经济新增量
值班主任: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