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穿五年汉服路人惊叹好美
汉服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服饰文化,汉族总是穿着西装,宽袍大袖又长裙及地的极不合适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女子穿五年汉服,为何如此痴迷汉服?
长发由簪子挽起,白色交领袄裙外罩蓝色比甲、中裤外面是枣红色的马面裙、银色的宫鞋上缀着白色绒球,腰上坠了一个玉色小荷包,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一身明制汉服,加上端庄的坐姿,如果不是后面的皮沙发,第一眼看到张玲,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五年来,在合肥蜀山区北苑村社区,张玲每天都会穿着一身汉服穿梭在街头,赶公交、骑小黄车,“刚开始也比较忐忑,现在自然多了,也比较自豪。”张玲说,以前走在路上也是人人侧目,偷偷拍照,现在不少人都上来问衣服从哪买的,都会说一声:“好美!”
张玲展示汉服服饰说“一年365天,我可能要穿360天,除非特别冷或者特别热。衣柜里已有了50多套汉服。”
刚开始穿还不是很自然,如今走在街上,张玲已经很自然了。她会特地选择一些简洁大方的服饰和发型,“不能让大家觉得汉服都是那种夸张的,其实汉服有华美的礼服,也有便服,既好看也简洁,不耽误生活和工作,还能增加生活趣味。”
随着汉服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汉服,看到她走在街上,也不再惊讶,而是惊艳地上前打听从哪买的。张玲介绍,在“汉服·合肥”社团里,有百余名社员,他们经常穿着汉服礼服参加七夕、中秋等一些传统节日活动,平常也穿着褙子、便服参加社团活动,他们都希望能将汉服融入到生活中。
女子穿五年汉服路人惊叹好美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服文化介绍: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