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程,再次开启“雪龙”号与“雪龙2”号“双龙探极”之旅。目前,两船均已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
随着“雪龙”号一路向南,中国南极考察队特有的“南极大学”也正式拉开帷幕。
“南极大学”开讲,领队魏福海首先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科普课。作为我国极地支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在南北极共有7个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黄河站、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魏福海表示,开展极地考察,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
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领队 魏福海:围绕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我们有很多的技术需要突破,国产化标准也在进一步提高。
随后的“南极大学”课堂,分别由经验丰富的站队长来进行分享。中山站站长崔祥斌介绍了利用冰雷达、航空观测等技术“看”穿南极冰盖的相关情况。
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 崔祥斌:我们国家能力和水平都在快速提升,2015年我们国家首架南极考察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入列,开启了我国南极航空科考的时代。
今年,我国还首次为冰下湖钻探项目组建了一支考察队伍。他们计划在南极冰盖上打穿3600米的冰层,对冰层下面的麒麟冰下湖实施清洁采样作业。而这个麒麟冰下湖,也是由我国考察队实地确认并命名的,在南极已发现的600多个冰下湖中,其体量能排进前五。
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冰下湖队队长 郭井学:麒麟冰下湖,它最独特的地理位置就是位于东南极内陆稳定区域,推测我们这个冰下湖,大约形成于三百万年前,孕育的极端环境是开展冰下湖与冰下生命探测的理想区域。
通过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南极人”的讲授,进一步拉近南极考察与年轻队员的距离,丰富了他们对南极考察的认知。
(总台央视记者 翟壮 丛威娜 王善涛 陈晰)
原标题:“南极大学”开课 揭秘3600米冰下湖钻探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