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图库>正文

单次获利数百万?车企黑公关的违法成本还不够高

2025/10/17 11:30:06 来源:新华社

  近日,央视曝光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从早期论坛灌水到如今使用AI技术造假,黑公关手段不断升级。部分汽车博主通过虚假测评牟利,有的机构甚至靠“捧一踩一”单次获利数百万元。许多车主发现,一些平台上针对特定汽车品牌的“黑帖”内容雷同,攻击目标高度一致,明显是有组织的抹黑行为。

  一段时间以来,汽车行业的不良竞争风气愈演愈烈。一些企业不专注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而是通过抹黑竞争对手来抢占市场。这种行为不仅污染网络空间,扰乱市场秩序,更触犯法律红线。尽管此类行为屡被曝光,却始终禁而不绝。究其根源,在于违法收益畸高而维权成本巨大。

  一方面,黑公关已经形成一条严密的网络黑产传播链条。由于与商业竞争相关的信息传导,往往能撬动可观的企业经济价值,相关利益方愈发频繁地将信息传播作为不正当商业竞争“武器”。另一方面,维权过程本身非常复杂:企业获取被侵权证据,往往需组织大量人员,长时间进行网络监测、数据固定与线索溯源,投入极高的管理精力与人力成本。同时,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动辄耗费两三年,期间黑帖可能仍在传播,对企业信誉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维权难助长了黑公关的气焰,使行业竞争风气每况愈下。

  与此同时,黑公关的技术手段还在不断升级。一些黑公关团队通过AI批量生成谣言、操控大量账号实施“集体攻击”,甚至伪造车主采访、事故视频等,不仅提高了黑公关行为的隐蔽性,也大大增加了监管和取证难度。

  整治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必须多管齐下。构建多方协同的长效机制,建立“黑产业链”线索共享与联合诉讼机制等;车企也需要加强自律,构建良性竞争生态。

  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这些举措释放了积极的治理信号。

  只有摒弃抹黑拉踩的竞争思维,营造清朗的市场环境,才能给所有企业撑起一片健康竞争、持续发展的天空。

原标题:单次获利数百万?车企黑公关的违法成本还不够高

值班主任:高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幽默搞笑
  • 社会图库
  • 奇闻异事
  • 未解之谜
  • 探索图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