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实惠小吃店”因千万粉丝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以下简称“乌啦啦”)探店走红,该店美食“炒八掺”也在网络爆火。九派新闻注意到,小店门口早早排起长队,甚至有顾客凌晨四点半便在此等候。
为应对激增的客流,10月14日,该店调整为所有炒类每人限购1份,并在上午、下午各发一百个号,营业前20分钟放号,老板娘还特意强调“过期不候”。
即便限号,小吃店热度依旧不减,老板从清晨忙至深夜,铁勺几乎不停,被网友调侃“抡出火星子”。老板娘表示,老伴体力透支,为此特意请了一个新师傅,免费炒20份送给大家品尝。
这场由网红带起的流量热潮不仅让小吃店爆火,也让周边街道变得热闹。
一小伙开着移动咖啡车跨省而来。他驻守在小店门口,一边守着咖啡车,一边趁没客人的间隙开直播,直言自己是 “来蹭流量的”;还有一些炒面摊位纷纷跟风,贴上“网红炒八掺”字样的打印纸,试图吸引客流。
老板娘却稍显平静,“我们开了十几年,前几年就很火。作为我来说,我是理解不了为一碗饭要排队几个小时,可以顺道来吃。”
实惠小吃店内,老板正在给顾客打包。图/九派新闻 李恺
【1】曾有号源喊出800元高价
十月中旬的河南郑州街头已添凉意,开在老旧居民楼的实惠小吃店却热火朝天,门前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队。有工作人员站在队伍旁边,随时准备维护现场秩序。
排在队伍首位的顾客表示,她是从“乌啦啦”账号中刷到了这家店的视频,特意和朋友从外地驾车赶来。为能顺利品尝到“炒八掺”,凌晨四点半便在店门口等候。
说话间,一名别着麦克风的中年女子走过,引起一阵骚动,她正在分发手中的100个号码牌。“今天上午的号已经发完了,再往后的别排了!”
她是这家小吃店的老板娘,队伍末尾有几个顾客没排上号,不满地上前将她围住、理论,她只好提高音量耐心回应。
限购条幅。图/九派新闻 李恺
在队伍侧面,一名下身穿着蓝白条纹裤的大爷因来得晚,没能排上上午的号。他今年60岁,住在附近医院,趁医生查完房跟着老伴出来。“我也是在网上刷到了(这家店)。”大爷老伴说,本来是准备尝尝鲜,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排队。问及下午是否还来排队,大爷看着长队说考虑下。
几名“职业代排”也混杂在队伍中。一名老人带着老伴排队拿了两个号,一个号以200元的价格转卖给他人。与他竞争的还有一名中年妇女,开价100元,能讨价还价到80元。有人嫌贵,他们却说,相较前几天有人喊出单个号源800元、500元的高价,今天的价格要“公道”不少。
老人们在这条街道来回走动,逢人便小声询问“要号不?”由于排号过时不候,他们正急于脱手。
不远处,几个穿着马甲后背印着“跑腿”字样的年轻人,议论着今天的卖号情况。他们是按照排队时间收费,一单通常100元。几个人代排了几天,采用“先排队再卖号”的模式。昨天上午他们提前三个小时排队,下午提前四个小时。“现在生意也不是很好。”一位小哥无奈地说。
老板娘对这种倒卖号源、哄抬价格的做法十分反感。前天,她还对着“黄牛”愤怒喊话,“这是给河南人丢脸”。
【2】老板体力透支,店内雇了新员工
美食博主王平记得,爆火是从10月10日开始的,当时是小火,排队的人还能数得过来,“我头天晚上刷到乌啦啦视频,第二天就来了”。他说,上午店里还没有施行限购,他一口气买了四份,“我自己买了两份,帮路边人带了两份。”
让他没料到的是,热度在下午就 “炸” 了。10日晚上,面对激增的客流,实惠小吃店的“炒八掺”启动限购策略,每人最多买2份,“今天上午一个人要10份8份,后头人排都没希望。”老板面对镜头无奈地说。
到了14日,所有炒类改成每人限购1份,并在上午、下午各发一百多号,营业前20分钟放号,老板娘还特意强调“过期不候”。小店所在的街道还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即日起炒类,每人限购一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乌啦啦的社交账号里,带火“炒八掺”原视频已不可见,但现场热度丝毫没减。不少顾客坦言,自己就是冲那条视频而来。
老板娘告诉九派新闻记者,这几天为了迎接激增的客流,她和老伴十分疲惫,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睡觉,几乎都在忙碌。加上连日不停地喊号、叫号,导致她声音嘶哑,说话也费力。“这几天吃药都不管用,昨天晚上做雾化才好一点。”
10月16日,九派新闻在现场看到,实惠小吃店的入口是一扇陈旧的推拉门,门的一面贴满红底黄字的点单表,另一面供人经过。两步穿过小店,是一条露天的过道,支了几张用餐的圆方桌。
价格表。图/九派新闻 李恺
店内有两个摊位,右边是大爷颠得“火光窜起”的炒锅,烹制各类炒物,被网友追捧的“炒八掺”正是在这口锅里被烹制出炉,为节省等单时间,老板总是两份一起炒,卖力地颠着锅。
左边是老板娘支着的麻辣烫锅。老板娘向九派新闻介绍,最开始卖得最好的是“炒八掺”,但在她的推荐下,这几天,不少顾客接受并喜欢上了麻辣烫。
随着人流增多,拍客、顾客和咨询的路人总是将逼仄的入口团团围住,老板娘有时弄不清顾客需求,得重复问上好几遍。她坦言,之前生意好时会有人排队,自己能够应付,“但现在太闹腾了,太乱了。”
与此同时,店里帮忙的人也多了起来:一位年长男士负责引导堂食顾客,并核对点单;还有个年轻女生,自称是老板的侄女,火了之后就过来帮忙搭把手,20℃上下的郑州,她只穿一件白色短袖,“走来走去的,不觉得冷。”
老板娘还特意介绍,店里新雇了一位员工,“师傅累得体力透支,我们找来了一个新的员工。”为了让食客品尝下新员工的手艺,她备了20份炒八掺给现场食客免费尝鲜,里面有老板炒的,还有新员工炒的。
【3】有移动摊贩从山东赶来出摊
店外,整条街也因这波流量热闹起来。
开移动咖啡车的蓝华直言自己是 “来蹭流量的”。两天前,他在手机上刷到媒体报道的视频,特意从500公里外的山东赶了过来,“人挺多的,但(咖啡)卖得一般,昨天一天也就10杯左右。”
他补充,不过账号的直播数据比平时好一点,平时可能几个人,现在加上平台的推流,一场下来能有好几千人的观看,“昨天还涨了十几个粉丝。”
为占个好位置,蓝华前一晚就把车停在门店附近,夜里直接睡在车上。他说,停车位置特别关键,一辆车长大概能排十个人,要停得不远也不近。昨晚,他特意停在离店铺30余人的地方,“不挡着人家做生意。”他说不准自己会留多久,在他看来,这波热度大概能撑一个月。
蓝华的移动咖啡车。图/九派新闻 陶梓童
上午开门约半小时后,一位将电动车改成炸火腿肠摊的小贩也加入进来。她自称 “生意一般”,卖一会还要赶去附近学校门口卖,可一旁的蓝华却说:“她昨晚卖得特别好,来买的人不少。”
从实惠小吃店所在的街道出来,街口两边还停着两家炒面摊,摊位侧边贴着醒目的白底黑字 “网红炒八掺”。下午1时许,两家都排着四五人的小队伍。有个从山西赶来的5人团,连夜驱车就是为了尝一口乌啦啦带火的炒八掺,有人在实惠小吃店前排队,有等不及地就在摊前买了一份,待尝过两家口味后,他们直言:“实惠小吃家的更偏湿润,这家炒面摊的更干爽。”
与街边的热闹相比,实惠小吃店的老板娘稍显平静,甚至有些不解,“我们开了十几年,前几年就很火。作为我来说,我是理解不了一碗饭要排队几个小时,可以顺道来吃。”
她觉得店里火的根源不是靠网红打卡 ,“网红来打卡之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客源,其实我们最该感谢的是原始顾客。”
在她看来,小店位置偏、面积小,正是老顾客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分享,店铺才被更多人发现。谈到店铺的未来发展,老板娘说,从开这家实惠小吃起,她就想过扩大规模,“但我老公一直反对。” 她坦言,现在仍然有这个想法,但“我现在是没有这个精力,我得慢慢地把现在做好”。
(文中王平、蓝华均为化名)
原标题:郑州“炒八掺”师傅体力不支请人帮炒,顾客凌晨四点半蹲守,有老人取号后200元转卖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