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白皮书介绍,我国妇女健康重点问题攻坚突破。加强资源统筹,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4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1.2%,已达到消除母婴传播目标的指标要求。
截至2025年6月,18个省份通过将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纳入政府民生实事等方式,为适龄女童免费接种疫苗,每年惠及约500万名女童。
围绕生育全链条、妇女生命全周期,建设一批妇女保健特色专科群和门诊群。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截至2024年底,累计在全国上万所中小学和1000多所高校开展了青春健康教育服务。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家庭建设、“健康中国母亲行动”等,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和全社会提升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另外,白皮书还介绍,我国妇女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2020年,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80.9岁。2012年以来,全国住院分娩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024年达到94.9%,孕产妇死亡率从1995年的61.9/10万降至2024年的14.3/10万,下降了76.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王亚平在回答有关如何释放女性科技人才潜力,发挥“半边天”作用的提问时指出,拿航天员这个职业来说,平时男航天员和女航天员的训练标准是一样的,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门槛。
在地面时,男航天员要完成的离心机、转椅、出舱、救生等训练,女航天员一样要完成。在太空时,女航天员完成舱外维修、实验等任务,靠的是专业素养。正是男女平等的理念给了她两次执行太空任务的机遇,让她实现了个人梦想,也为社会带来价值。
发布会上,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马列坚在回答新黄河记者提问时介绍,目前全国已有妇幼保健机构308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49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221个,2600多家二级以上的中医医院都设置了妇科。她还介绍,通过开展“两癌”筛查努力实现“早发现”,2009年以来,已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3.42亿人次、乳腺癌筛查2.45亿人次;通过加大早诊早治力度和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早康复”,中央财政已投入了30.1亿元救助患病妇女。(据央视新闻、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运恒)
原标题:18个省份为适龄女童免费接种HPV疫苗 每年惠及约500万名女童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