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预制菜“口水战”转折点来了

2025/9/14 17:34:50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的争议还在持续。

  9月12日晚,罗永浩在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开启直播,回应近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西贝预制菜问题。在这场约一个小时的直播中,罗永浩强调,其不反对预制菜,“诉求不是打西贝或贾老板,而是希望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

  “所谓根据国家标准,西贝100%没有预制菜,这个是彻头彻尾的撒谎,因为我们国家甚至还没有出台预制菜国标。这也是我们开直播的目的,希望能够通过这件意外发生的事件,以它为契机,促进和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罗永浩说。

  争议升级

  西贝“陷入自证循环”

  在12日晚的直播中,罗永浩逐一剖析西贝使用的原材料。他以媒体拍到的一款西贝后厨使用的海鲈鱼为例,展示了其包装配料表:该产品配料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种复配水分保持剂,保质期长达18个月。

  他据此提出质疑:虽然这条鱼到店时是生的,但经过添加剂的长期腌制保存,已非消费者所理解的“鲜鱼”。他表示,这解释了为何当初吃起来“感觉就是一个预制菜”,并认为食用这种经过深度工业化处理的食材,与大众去餐厅追求新鲜的初衷显然不符。

  另据媒体报道,记者探访西贝杭州一门店后厨,发现西贝号称卖出1100万份的儿童餐,鸡翅和西蓝花都是冷冻包装,鸡翅保质期9个月,西蓝花保质期24个月。

  诸多细节持续引发网友激烈议论。批评者认为西贝自曝其短,老板高喊“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后厨拿出的全是冷冻食品,这与消费者心中的“新鲜现做”根本不是一回事。支持者则认为商场餐馆不能用明火,很多都是中央厨房预先处理食材,门店再加工,干净卫生且能保证上菜速度,不应被简单扣上“预制菜”的帽子就全盘否定。

  12日下午,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谈及此次事件给西贝带来的影响时说:“我现在陷入自证循环了。”他透露,11日和10日所有门店加起来,营业额掉了200万元。

  13日,争议持续。罗永浩发布多条微博:“看看有多少餐饮业著名品牌的人在挺西贝的贾老板。吉祥馄饨,朱光玉火锅,霸蛮牛肉粉……”“按国家现有规定,西贝使用的牛肉包等就是预制菜……”同时,罗永浩重申其立场:是为了推动中国预制菜产业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新规将出

  国标草案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无疑,这场风波暴露出了预制菜行业标准的模糊地带:中央厨房统一处理的净菜、预调酱料是否属于预制菜范畴?现做菜品中使用半成品配料该如何界定?这些问题不仅困扰消费者,也成为企业宣传的灰色地带。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商业“罗生门”,最终可能演变为推动行业规范化的重要契机。

  据媒体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在罗永浩质疑西贝部分餐品为预制菜,而西贝断然否认引发广泛关注的当下,也备受瞩目。

  “该标准主要是规定定义和食品安全指标要求。”据一位参与起草的专家透露,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与现行141项团体、地方标准相比,国标条款更聚焦“安全底线”,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

  对于国标草案相关消息,罗永浩在微博表示:“太好了,万众期待!再次重申我的立场(以免被讹传和误解):我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情况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预制菜,比如图省事儿、赶时间,没胃口时对付一下等等。既然预制菜合法,餐馆当然有权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行业洗牌

  倒逼餐饮业告别“模糊营销”

  一位地方市场监管人员表示,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使用预制菜的商家提前告知消费者,对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餐饮商家抗市场风险能力,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积极研发改良产品,促进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

  “这次事件,对预制菜行业来讲是坏事也是好事,势必会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促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同时推进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的推广,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包括依法制定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规程等内容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一位食品领域的专家表示,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监管,引导餐饮企业主动公示预制菜使用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共建良好消费环境。

  不过,使用预制菜明示也还存在尚无法规政策强制性规定要求的情况,前述地方市场监管人员表示,省级层面推动相关立法难度大,仍需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支持。而有关预制菜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势必对野蛮生长的行业进行洗牌,成本上涨或成为洗牌的诱因。

  据业内人士估计,预制菜有望加强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的要求,这两项要求预计推高成本15%—30%。该人士表示,中小工厂若无法承担改造费用,或将在国标生效后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而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预制菜国标的到来,不仅能给生产企业划出安全“红线”,也将倒逼餐饮业告别“模糊营销”。当“明示”成为法定义务,消费者的选择权才能真正落地,而行业也将加速进入品质与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综合第一财经、罗永浩微博、经济观察报等)

原标题:预制菜“口水战”转折点来了

值班主任:颜甲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奇闻异事
  • 考古发现
  • 未解之谜
  • 幽默搞笑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