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一支闪亮的“钻头”拔地而起,由艺术家夏航创作的不锈钢雕塑《淬炼》不久前亮相丰台区长辛店街道朱家坟社区,雕塑长3.2米,宽2.2米,高7.2米,重2.4吨,扮靓了居民生活的微空间。
2019年底,北京市启动了“小空间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朱家坟社区局部公共空间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3月,在看到征集消息后,夏航来到了朱家坟社区进行调研。
“在朱家坟社区居住的主要是装甲兵工程学院和北方车辆集团等兵工单位的职工家属,他们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观如今的北方车辆集团中,夏航对人们传承至今的“群钻精神”印象深刻,决定将“群钻”作为雕塑的核心概念。
“群钻”是上世纪50年代由工人倪志福独立发明的一种特殊形状的钻头,大大提高了钻头的切削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国内外引发重大反响,也承载着兵工创业者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
实地考察中,夏航发现雕塑所在位置地势下沉,雕塑需要做得瘦高才能亮眼。《淬炼》采用传统榫卯和现代拼插手法,借助不锈钢材料的坚韧易塑、耐温耐磨、多维折射、拼接插焊、尺寸灵活等特性,对“群钻”的实物进行了艺术化表达。近看雕塑,还能看到内部有装甲车的零件,比如履带、导轮等。夏航将这些元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使雕塑《淬炼》成为这片土地历史与精神的载体。
夏航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圈,擅长将“物”进行艺术拆解和重组,使之呈现出机械化的面貌。此次创作前期方案设计用时半年多,制作用时三个月,共使用了3000余个不锈钢机械零件,精密复杂的拼接组合,给人强烈视觉震撼。
雕塑落成以来,居民们反响热烈,这让夏航非常欣慰。他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凝练精神力量,让城市公共空间更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