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老美清华毕业不回国 10年"赖"在中国民间学厨

2020/8/22 19:43:02 来源:互联网

(原标题:老美清华毕业不回国,10年赖在中国民间学厨,师父分散在大江南北)

本文转载自:一条

罗朗

并以此为来源,改良创作一道道中国菜。

罗朗在广州沙面

中式改良菜金风玉露

2019年,定居中国的第10个年头,

他在广州沙面的一栋百年老楼里,

一有时间就寻找藏匿在当地的民间师傅。

一个老外为什么要去犄角旮旯找中国美食的根源?

与罗朗聊了聊。

自述   罗朗 编辑

   陈薇沁

 食物里的人情味 

我活到现在,吃得最香的是一碗面。

罗朗打工的龙珠中餐厅

在大学里上课,老师都对我特别照顾。我常常跟着老师吃食堂。当时冰可乐还相当不普及,每次老师都会给我倒茶,叫我多喝茶,对身体好。我接过来,这一口茉莉花茶就再也戒不掉了。

在清华附近,和卖红薯的小伙子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我又去清华读了研究生,每天早上都会去那种三轮车上放着铁桶的红薯摊。因为去的次数实在太多,我便和摊主成了好朋友,他叫我小朗,每次都特地给我准备几个又甜又糯的大红薯。

 为什么要从源头了解一道菜 

正好我在张老师的课上,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他叫张毅,是一个湖北人。他当时给我看了许多他骑行去拉萨的照片,一路风景一路民俗,这正是我想要了解的中国。

最初的寻访完全凭借一股冲劲,到了一个地方,发现了新鲜的东西,就朝着这个东西的历史源头走过去,总有新的发现,也就总有新的去处。

内蒙古:奶制品和果条子

陕西有特别多面食,刀切面、biangbiang面、凉拌面、手擀面、猫耳朵。陕北很多面食都是要靠洗的,比如说凉皮、绿豆粉、豌豆粉、粉丝、碗砣等。南下有面、烧饼、锅盔、白吉饼。

更深入了解面食,就要去宁夏,学回民面食。再然后就去甘肃学习拉面。甘肃的手艺人擅长使用酸面,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带着天然酵母的面团,许多家族将他们的酸面代代相传。

拉面其实是从新疆、中东等地传入中原,所以看面食的文化还得去新疆,那里有馕和拉赫曼(又叫拉条子,是新疆的拉面),因为我不说当地的维族语,只好在他们那最地道的一个小店,举着维族语的牌子:我是个厨师,我想学你们的馕。还主动和店家互动,举了一个月,他们终于愿意教我做各式各样的馕。

在贵州学习玉米粑粑

改良版玉米粑粑

在青海藏族区吃的手抓肉

由手抓肉改良的创意菜——藏原寻味

我现在做牛排,就会结合当时在青海藏族区吃到的手抓肉的配方。

在宁夏帮忙晒小麦

由宁夏八宝茶改良的甜点

我以宁夏八宝茶为灵感,做出了一道甜品。

在四川学习做豆瓣酱

制成的豆瓣酱

跟着师傅铲豆子

夹上贵州腊肉的炭烤豆腐

现在我做炭烤豆腐,都会在手工碱水豆腐里配上我在贵州亲手做的腊肉,摘几把紫苏叶、九层塔和薄荷,一层豆腐一层肉,烤几分钟就香味四溢。

传统炭烤土豆

由炭烤土豆和坛子肉改良的创意菜——凉山牛肉土豆

期间,我被邀请去驻华大使馆担任总厨,最自豪的是,3年里200多场活动,我从未使用过一套重复的菜单。我喜欢在菜肴中加入中国元素,有安徽的朋友来,我用臭鳜鱼的做法来做阿拉斯加鳕鱼;送别大使时,我做了中式苹果派,不是切开的,每个人都是一份完整的,象征“不分离”。

真正的师父 

我想把25年前参拜过的观音菩萨像,放在餐厅最中心的位置。原本请我爸妈从美国带过来,因为疫情影响,还过不来。

在百年洋楼里做饭,想象中是很惬意,实际上一下雨就漏水,我认为广州只有两个天气——热和雨,每天夜里一下雨,我就得起床拖地。

我在大学辅修了宗教学,主要研究佛教,也是对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理解。我曾在河北廊坊的寺庙禅修过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父。

罗朗收养的北京土狗拉姆

我认为谁也都可以成为我的师父。我的狗拉姆也是我的师父,它是我在北京的时候收养的土狗,当时在学习藏文,我藏文课的朋友捡到了它,取名拉姆,意思是神女。它总是耐心地等待我,帮我解决一部分剩下的食材。我出门了,它也耐心等我回来。

它教会了我耐心,尤其是等待食物诞生的过程中,要给每罐豆瓣酱数月的发酵时间,给每一瓶手工头抽(酱油)八年多的成熟期。

在老洋楼顶层晒梅干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探索图库
  • 社会图库
  • 考古发现
  • 幽默搞笑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