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平:经济学测量引发的争议)
【文/陈平】
我在清华讲演的时候,讲了一个个人的观察和经历。当时我给出两个数据,没想到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我说在中国每个月2000元人民币的收入,虽然换算成美元不到1000美元,但是却远比生活在美国,比如说在洛杉矶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或者说更有稳定性。
一
在详细解释这段话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点背景资料。
世界银行曾经出过一份报告,叫《2030年的中国》。这份报告当时是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中心合作,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国务院底下诸多部门的业务官员,所以报告一出来,对中国经济决策产生了相当重大的影响。
当然,不论哪种可能,也都是我的责任。既然又提起,今天我就来聊聊清华演讲时候来不及和大家解释的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经济学的测量引发的争议。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不说明白,西方国家就不知道怎么看待中国崛起,中国也不知道如何评估自己的实力。
大家要知道,现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计算中国的GDP,用的不是官方汇率,而是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就是中国的实际购买力,应该是官方汇率的两倍左右,如果是2000元人民币,按官方汇率只有300美元,但购买力可能是600-700美元。所以我粗估了一下数量级,说不到1000美元,大概也是对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标准实际上是什么?
是假设所有的经济都是市场化。然而对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市场化的经济比例并不是很大。如果你是农民,有自留地,里面种蔬菜,养鸡下蛋,你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你自己盖的房子,也是不需要交租的,政府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对农民的住房收什么房产税。这些都是构成基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需要花多少钱。
我的学生里面有好几个来自农村,我就问他们父母在家生活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他们说一个月500块钱就足够。你马上就会明白,如果单讲收入,其实是忽略掉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农民自给自足经济里面的——隐形收入。如果不算进去,就表面的情况看起来,中国农村和小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要比大城市差很多。
中国农村、小城市和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如果用收入钱数比较,似乎大城市最好;实际上,如果用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和美国一样,城市越大,居住地区越富,普通人的生活越是艰难,因为生活成本都被主导当地经济的富人抬高了。
所以以为拿钱就能衡量经济,衡量你的幸福度,或者你生活的稳定保障程度,实际上非常危险。
大家要了解一个基本常识,就是所有的统计数据都是假设这个社会是处于一个平衡态,然后才有可能计算统计平均。
世界银行也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好,算出来中国统计平均上的购买力平价,我告诉大家,数据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中国太大,人口规模比世界发达国家的总和还多,国家内部相当于包揽了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
所以回到今天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或者乡村,2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差异又是非常大的。2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我估算约1000美元没有错,如果我从上海农民新村搬到中小城市,购买力平价还会高于1000美元。
三
关于这次的争论,有的网友说我是无耻胡说。
其实很多科学问题看起来是荒唐的理论,比如太阳是不是从东方出来的,那还用说?但天文学家发现,不是太阳从东边出来,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最先开始讲这个道理的哥白尼,书不让出版,临死时才敢发表,后面拥护哥白尼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要被监禁,布鲁诺被烧死,都是因为科学的真理看起来违背常识,就受到社会舆论的讨伐。
如果对一个看起来好像没有常识的问题,不去研究它为什么会犯错误,错误犯在什么地方,而是上来就破口大骂,那我就说实在可惜。面临同样困惑的问题,好学者提问,就可能抓住发现的机遇;骂人者自贱,因为浪费了时间和才能。
武林论剑,比的是智慧。有理不在声高。所以我们中国很多日常的争论问题,如果是要打口水战,打意识形态战,打道德战,不如把它们变成一个科学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