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袍山,又名盘古大山、仙圣山等, 地处鄂赣二省交界的幕阜山脉中段,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东侧,是湖北十大名山之一,湖北省生态自然保护区,主峰华罗寨海拔约1200多米,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人古迹比较多。
黄袍山是一座古色文人的山,一座英雄红色的山,一座绿色生态的山,一座佛道久远的名山。近年来黄袍山受到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自助游、自驾游。另外,黄袍山的户外运动也非常有特色,一线能有多种体验,是露营、穿越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贰:
关于黄袍山名字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话说当年玉帝与王母娘娘于瑶池设宴会仙,众仙品尝琼浆佳肴,皆赞不绝口。
吕洞宾欲窥调料秘诀,便潜入膳房,偷得仙油一瓶,藏于袍内,后降落于此山。仙厨禀告王母,王母道:“此乃仙宫神物,不可偷泄人间。”旋即派遣天兵十万云降此山,严查追还。洞宾情急,将油瓶掷出,油瓶碎,仙油溅散,洞宾袍染仙油。这种仙油,黄澄澄,亮晶晶,竟将洞宾仙袍染成橙黄色,与玉帝所穿龙袍酷似。吕洞宾大惊,便洗袍晒此。当地山民据此便取名为黄袍山。
叁:
黄袍山与汉相张良。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黄袍山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有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诗名叫《牧童诗》,该前两句描写牧童悠然牛背上吹短笛的情景,后两句即事论理,拿张良和长安名利客对比,表达了作者赞颂张良清闲恬适,功成身退,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黄庭坚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