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韩信与李靖,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走上了不同人生路

2020/3/29 15:04:38 来源:互联网


有句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说古代打仗的时候,将军带着军队远征,遇到了突发情况,无法跟君主沟通,只能临时改变作战策略。

然而,武将擅自改变早先定下的方针,这是让君主十分厌恶的行为,我们都知道,任何君主都害怕手握军权的将军反叛,所以,只要将军有一点点“异动”,君主都会如坐针毡。


纵观史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例子很多,但打完仗交回军权后,将领们的命运却分成了两派,一派被猜忌直至被杀,一派愈加受恩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风险

武将一旦决定采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么就得自己背负风险和责任,如果打了胜仗还好说,至少不会因为战败被杀。如果打败了,要杀要剐只能悉听尊便了。

但是就算打了胜仗,也别高兴太早。君主都好猜忌,虽然胜了,但肯定会在小本子上怒记一笔,以后找机会“处理”不听话的将军。韩信和刘邦的故事就是这个模式。


当然,也有海纳百川,心胸广博的君主,不仅没有事后算账,还给了随机应变的将军应有的回报,这就是李靖和李世民的案例。

同样不听君主的话,为啥韩信被杀,李靖却成了大英雄 ?我们先分析一下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两代名将的人生

韩信:楚汉争霸进入相持阶段,韩信陈兵齐国边境,与此同时,刘邦正跟齐王就投降的事讨价还价。可韩信无视了刘邦的停战令,一鼓作气灭了齐。


此战过后,韩信手握几十万常胜之军,还占了齐鲁渔盐之地,瞬间有了跟刘邦和项羽分庭抗礼的实力。韩信这时主动试探刘邦对自己的态度,于是打报告求封假齐王,刘邦最终只能强忍怒气封韩信为真齐王。虽然后来的确借着韩信的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当上了皇帝,但他心中一直不放心韩信,权衡之后放任吕后杀了韩信。

李靖:唐帝国如日中天时,为了解决突厥问题,李世民命李靖北征,突厥感受到压力,要求跟大唐和谈,于是李世民命令李靖暂缓进攻,派唐俭去商量议和。李靖认为突厥放下了戒备,机不可失,于是选精骑直奔突厥大本营,获得了阴山大捷,生擒颉利可汗。

因为是突袭,不仅突厥毫无防范,连唐俭也差点死于乱军之中。不过,对于李靖的擅作主张,李世民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大加赞赏,毕竟李世民也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懂得见机行事的道理。


为啥韩信和李靖都没有听皇帝的话,最后却落得不同的下场?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韩信确实有反心,而李靖是个忠臣;第二,韩信和李靖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

韩信有反心,李靖是忠臣

如果武将没有反叛的心思,君主自然会放松对其的戒备程度,也就不会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起杀心。但是,与李靖相比,韩信确实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反叛迹象。

一开始,韩信灭了赵国,收服了李左车,他并没有将李左车推荐给刘邦,而是留在自己军中,壮大势力。彼时刘邦正在荥阳跟项羽大战,他感到了一丝不妥,于是赶往修武,趁韩信睡觉的时候,拿走了兵符,并打乱了军队编制,这就是修武夺兵。


这之后,刘邦在荥阳的战事不利,韩信不听刘邦的停战令,私自灭了齐国,还要求封为“假齐王”,在刘邦看来,这就是趁人之危,借着刘邦陷入困境,以要挟的方式求封赏,刘邦只能应允。

汉五年,刘邦追击项羽,要求韩信发兵,韩信却按兵不动,直到刘邦许诺将西楚故地全部封给韩信,后者才加入战局。垓下之战后,项羽兵败自刎,刘邦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定陶的韩信军大营,再次拿走兵符,并将韩信改封为楚王,这就是定陶夺兵。

从这段历史,我们能看出韩信和刘邦之间的互相猜忌和不信任:

韩信破赵收李左车刘邦修武夺兵韩信观望荥阳大战求假齐王刘邦封真齐王韩信观望楚汉大战刘邦封韩信西楚故地垓下之战刘邦定陶夺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韩信两次按兵不动,刘邦两次夺兵,既凸显了韩信并不对刘邦绝对忠诚,也显示刘邦始终堤防韩信。


与韩信不同,李靖的生平则显示了其忠臣的属性,一开始,李靖忠于大隋,发现李渊要反叛,于是想要揭发,没想到中途发生变故差点被杀,最终被李世民收入秦王府,成为了事实上的秦王嫡系。

后来李靖接李渊命令南下,差点被李渊以贻误军机为名杀掉。李渊之所以要杀李靖,就是因为李靖是秦王的人马,他不希望儿子的势力太大,于是想趁机剪除其羽翼。幸好有人搭救,李靖才免于遇难。

为了防止李世民势力过大,李渊不放心李靖继续领兵南征,于是选择了一个李氏宗亲李孝恭作为南征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让李靖给他打副手。后来唐军南征部队灭萧梁、辅公祏,功劳归于李孝恭,没有算在李靖以及李靖所代表的的秦王府的身上。

后来,为了弱化李靖对于李世民的忠诚,李渊还故意将李靖派往灵州防御突厥,一方面是想拉拢李靖,二是外放李靖,断李世民一臂。


事实上,我们能看出李靖除了一开始要揭发李家之外,从始至终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嫡系,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说他对李世民存在反心,恐怕不太可能。

当然,除了韩信和李靖二人对君主的忠诚度不一样外,他们二人所处的政治环境也不同。

汉初、唐初的政治环境不同

楚汉争霸的时刻,虽然有秦国的模板,“天下统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对于大一统具体怎么操作,人们还不清楚,所以刘邦用了一个取巧的办法:跟秦朝反着来。秦帝国采用郡县制,那汉帝国就恢复分封制。不过,刘邦也吸取了项羽大封异姓王导致“二次大乱”的教训,他升级了分封制,设计了同姓分封的制度。如果把国家看成公司,那么异姓封王就是合伙人制,各个王都是老板的合伙人,而同姓封王就是家族企业制,所有王都是老板的员工。


在同姓封王的制度下,韩信、英布和彭越这些实力强大的异姓诸侯,瞬间就由功臣宿将变成了阻碍汉帝国统一的顽疾,势必除掉。

所以韩信被两次夺兵,从齐王降为楚王,再降为淮阴侯,直至最终被杀,其实是跟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合拍。

唐初的情况与楚汉争霸不同,李靖劳师袭远,不管他能建立多大的功业,控制多少军队,说到底,他只是一个给皇帝打工的职业军人,无法叛唐自立,因为大一统的唐帝国已经形成,人们习惯了统一的环境,没有人会容忍在唐帝国之外再出现一个分裂势力的情况。


李靖自己也清楚,武将功劳再大,实力再强,也根本无法对唐帝国的统一制度造成任何动摇,因为统一帝国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韩信和李靖,二人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在云起龙骧的年代,他们脱颖而出,靠着过人的智慧、敏锐的直觉,以及果断的决策,二人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胜利。然而,他们都有违反君主的嘱托,采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模式的经历,可是,由于他们忠诚度不同,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一个人最终被无情处理,另一个则成了万世流芳的大英雄。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美女明星
  • 幽默搞笑
  • 八卦娱乐
  • 图片报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