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图库>正文

贝城漫天大雪,中国援助雪中送炭,全城洋溢中国红

2020/3/26 10:14: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旅居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康哥来信,说自己又上了央视新闻了,并发来链接。我赶紧去看,康哥已经是央视的老朋友了,曾经作为塞尔维亚的华商代表,上过央视经济频道。

康哥的贝尔格莱德疫区直击:

华人疫区直击丨中塞钢铁友谊!华侨百万物资捐回国,现需我们援助

华人疫区直击丨中国医疗队抵达引轰动,外国房东主动为华商免房租

钢铁友谊!欧洲士兵荷枪实弹,守卫医院,全力配合中国医疗队抗疫

这次康哥当了一回直播达人,向国人介绍塞尔维亚,特别是贝尔格莱德抗击疫情的情况。

康哥说,最近贝尔格拉德漫天大雪,加上疫情威胁,全城一片肃杀之感。不过,随着中国援助医疗队的6位专家携带大批物资抵达,贝尔格莱德在大雪中又透出浓浓暖意。贝尔格拉德的媒体都把中国的援助称为“雪中送炭”。



图片:康哥传来的贝尔格莱德雪中街景,中国此时的援助被形象地比喻为“雪中送炭”。

康哥介绍,一到晚上,在大雪中的贝尔格莱德主要建筑的外景灯光会全部换成红色,当地人都说,让整个城市换成中国红,一定能够战胜这次疫情。

康哥为了直播,专门开车在贝尔格莱德的主要道路上行驶,向观众介绍这里的情况。我们看到所有的室外公共电视屏幕也在播放广告的间歇,定期换上中国国旗!

让人不禁心生感动。




图片:夜晚贝尔格莱德的中国红。

康哥说,这次大雪有点出人意料,往年这个时候是塞尔维亚最好的旅游季节,平原上已经春暖花开,高山上还能够滑雪。当然,今年的疫情使得旅游业全面停摆。

这次大雪波及面积比较广,贝尔格莱德由于是首都,还有扫雪的车辆负责清扫,而在郊区和农村,大雪可能会引起雪灾和一些次生灾害。

对于正在抗击疫情的塞尔维亚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图片:这次大雪波及面积更广,郊区的情况比贝尔格莱德要严重得多,可能造成雪灾。

目前,塞尔维亚的禁足令主要针对的是65岁以上的老人,塞尔维亚要求这些老人禁止出门,在家中呆着,以免受到病毒的威胁。另外夜晚执行全城宵禁,要知道即使是1999年北约轰炸,贝尔格拉德也没有执行过宵禁。

而这场大雪可能对于居住环境不佳的老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扰。天气寒冷后会造成更多疾病,塞尔维亚政府也动员了社区工作者为这些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


图片:塞尔维亚的社区工作者向老人送去药品等必需品。

由于上世纪末的战争和一段时间的社会动荡,塞尔维亚的经济直到最近一些年才开始复苏。

而塞尔维亚对中国的免签政策是助力经济活力释放的一剂良药。康哥介绍,目前中国到塞尔维亚旅游的机票只需要3000-5000元人民币就能够飞来回。而由于免签,基本上可以做到想飞就飞。

康哥镜头下,贝尔格莱德城区目前的餐饮、娱乐业已经全面停摆,只有药店和超市还开着门。康哥介绍,贝尔格莱德的夜生活是非常丰富的,这里的人们喜欢夜晚的各种娱乐活动,烤肉更是这里的一绝。但是疫情使得人们只能够紧闭家门,等待疫情过去后再出来相聚。

在街头,除了车辆外,只有排队到超市和药店买东西的人们,大家都比较自觉地相距1米排着队。

超市中的货品还是齐备的,主要原因是塞尔维亚是一个农业国,畜牧业也非常发达,因此主副食品等都不紧缺。缺少的还是药品以及医疗器械。


图片:贝尔格莱德的小超市,食品还是很丰富的。


图片:康哥拍的贝尔格莱德街景。其实城市涂鸦不仅是这里的特色,好像欧洲很多城市都涂得乱七八糟。

据康哥介绍,随着中国医疗队的到达,整个塞尔维亚抗击疫情的措施就有了方向,大量借鉴前期中国经验。

目前,塞尔维亚国防军已经接管医院,并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上巡逻。不过从镜头中,我们倒是没有看到军人,看来主要还是负责医院和隔离点附近的驻守。

与此同时,康哥还说,目前塞尔维亚的方舱医院已经建立,新闻中也播放了,是在一个巨大的体育馆中。军队在布置行军床和医疗设备。现在看上去还很简陋,但相信后面会好起来。

只是担心这场大雪,会让体育馆中的方舱医院更加寒冷。




图片:塞尔维亚军队学习中国经验,负责建立方舱医院。

目前塞尔维亚的主要问题还是医生护士缺少。

由于前些年经济不景气,大约有6000余名医生和护士外流到西方国家,主要是德国,这似乎是塞尔维亚抗击疫情的一个主要障碍。

现在,医务人员被要求从退休状态中恢复过来,医学院的研究生也被动员起来作为志愿者,塞尔维亚政府承诺将给医务人员提薪10%,另外还有特别奖金。

塞尔维亚流行病学家Predrag Kon介绍,目前全国实施紧急状态的想法,是尽可能延长疫情蔓延的时间,以避免阻塞医疗机构,同时给卫生系统带来太多负担。

不过,无论是医生还是塞尔维亚普通居民,亦或者是像康哥这样旅居塞国的中国人,都相信只要中国的援助和支持到达了,那么抗击这次疫情的转折点就到了!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


图片:在野战医院的塞尔维亚军医。

最后,康哥开车上了一座大桥——布兰科大桥

这座桥可不简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贝尔格拉德时,将这座桥作为重点打击目标,因为该桥连通了贝尔格莱德新老城区,一旦炸毁将严重影响到这座城市的运行。

而上了年纪的人们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正是在电视屏幕上看到,那些不畏死的贝尔格莱德居民彻夜聚集在大桥之上,以成千上万的血肉之躯保卫着大桥,才使得北约轰炸机不得不顾及国际舆论,而没有对这座大桥下手。



图片:康哥驾车开上布兰科大桥。

让我们再来看看当年中国记者从1999年的贝尔格莱德发回来的通讯: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7日电(记者赵金河)

夜幕降临,贝尔格莱德大街小巷的过往车辆和行人变得十分稀少。

7日晚8点15分,空袭警报声响彻夜空。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西北横跨萨瓦河的布兰科大桥上聚集了一大群人,他们都是赶来用自己的身体保卫大桥的志愿者。

这座以南斯拉夫一位著名作家的名字命名的钢筋水泥公路桥把贝尔格莱德的老区和新区连接在一起。

静静的萨瓦河水在桥下流淌着,微泛涟漪的水面反射出岸边的点点 灯火,五六百米长的桥身在夜色笼罩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当记者走上大桥时,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四五百人,还有人陆续向这里走来。一位名叫德拉甘的贝尔格莱德人告诉记者,来这里的人每人手持点燃的蜡烛,在大桥上组成“人链”守卫大桥。他是第一次来这里参加这一护桥活动,他表示要坚持到天明。

一对母女在人群中十分引人注目。母亲说,她是家庭妇女,这是她同女儿第二次来这里参加用身体保卫大桥的行动。昨晚她同女儿已来过一次了。

记者问她为什么要手持点燃的蜡烛,她回答说,“这烛光象征着和平”。母女俩在北约空袭的警报拉响之后依然毫无惧色。

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系主任科尔比奇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他说,参加这一活动的人都是自愿的,其中有大学师生、普通市民,也有政界人士。

记者问一位名叫佐兰的工人:“到这里来护桥怕不怕?”他干脆地说:“既然来了,就不怕。”贝尔格莱德大学体育教师米蒂奇介绍说,当晚在诺维萨德市的一座横跨多瑙河的公路铁路桥上也将举行同样的护桥活动。

大家都知道,那里已有两座多瑙河大桥被疯狂的北约飞机炸断。

当记者离开时,护桥的人越来越多。大桥的人行道上站着满满两排队伍,他们手持点燃的蜡烛组成两道不断的火链,在夜空中迸发出绚丽的光彩。


图片:1999年,在北约的狂轰滥炸下,贝尔格莱德的市民用生命保卫着大桥。

最后,康哥介绍,2014年新建造的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竣工,这座桥是由中国帮助建造,也是中国在欧洲修建完成的第一座大桥。

康哥相信,有当年敢于舍弃生命保卫大桥的塞尔维亚人,有钢铁情谊的中国支持,塞尔维亚抗击疫情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图片:中国建造的贝尔格拉德跨多瑙河大桥。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探索图库
  • 八卦娱乐
  • 社会图库
  • 幽默搞笑
  • 探索图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