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法军又栽了,遭遇36年来最大损失,为何不放弃非洲?

2019/11/29 19:58:26 来源:互联网

(原标题:法军又栽了,遭遇36年来最大损失,为何不放弃非洲?)

据外媒报道,在近期打击马里极端武装分子的行动中,法军一架“美洲狮”运输直升机和一架“虎”式武装直升机在空中相撞坠毁,导致两机上共13名法国士兵丧生。现在坠毁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正在做进一步分析调查。

这是法国自2013年干预马里局势以来,单次战斗中遭遇的最大损失,也是36年来法军单次战斗中阵亡人数最高的一次。上一次是发生在1983年的贝鲁特军营爆炸案,有58名法国人和241名美国人被炸死。



上图为法军直升机残骸,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形状。下图为“美洲狮”直升机和“虎”式武装直升机。据称这两架飞机是在低空追踪武装分子时相撞坠毁的,当晚无月,能见度很低。

法国从殖民时期起就与很多非洲国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一些与法国文化和语言相通的国家则形成了所谓“非洲法语区”。出于历史遗留原因,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局势对法国防务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870年,欧洲的普法战争以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被俘而告终。与国内的惨败形成对比,法国此时在非洲的殖民侵略却异常顺利,在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法国基本完成了对现代“非洲法语区”所覆盖版图的殖民占领和统治。


非洲法语国家示意图,深蓝色为以法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

“二战”期间,以戴高乐将军为领导的“自由法国”组织在盟军的支援下,成功地以北非原殖民地为大本营抗击法西斯主义和维希傀儡政府。法国和非洲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合作因此得以进一步加深,这让法国政府更加认识到维持对“法语非洲”影响力的重要性。

“冷战”期间,随着民族独立与旧殖民体系的崩溃,非洲的14个法语国家相继独立。此时的法国即使在“二战”期间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环境下也从未放弃继续干预这些国家。从1959年出兵喀麦隆镇压革命独立为起点,法国在整个“冷战”期间共对15个非洲国家进行了21次武装干预。


在“戴高乐主义”的指导下,法国一直在努力增强自身影响力,扩大在欧洲乃至西方世界的话语权和自主性。

这一时期法国在非洲的军事行动大多是协助镇压国内叛乱或者监督政权更迭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支援亲法的前殖民地领导人,加强法国在这些国家的政治话语权,参与军事基地建设、人员培训等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则是配合北约防务战略,遏制苏联在非洲的扩张企图。

“冷战”结束后,苏联的威胁荡然无存,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则很快将战略重点转向中东,并很快打响了持续到今天的“反恐战争”。此时的法语非洲局势相比之前并没有太大改观,大国势力撤出导致非洲出现了短暂的军事和政治真空,成了滋生地方割据武装以及恐怖主义的温床,这一阶段还有一批激进的非洲领导人入主政府更加恶化了当地形势。


在卢旺达执勤的法军士兵,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中有50~100万人被杀害。

对此联合国并没有拿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基本上只能以很有限的维和部队和一纸决议来试图缓解局势失控,收效甚微。法国此时当然不能坐看后院起火,所以继续保持对法语非洲的关注,加大干预力度,仅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短短20余年中,就已经进行了超过25次武装干预,超过了整个“冷战”期间干预的次数总和。

截止2013年,法国共向法语非洲国家派遣了上万名士兵,同16个法语非洲国家签署了军事合作协定,与8个法语非洲国家签署了防务合作协议,在6个法语非洲国家建立了9个军事基地。其中位于马里的军事基地是最新的一个,现在有约4500名法军负责马里方面的军事任务。


法国在海外的主要驻军分布示意图,除了叙利亚外最主要的就是位于西非和中非的驻军。

马里被视为是非洲重要的“民主样板”国家,该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民主化改革,法国在其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马里长期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援,到现在都还是国际社会援助马里的第二大政治实体。

这样密切的文化、经济和军事政治交流也让法国成了饱受战乱侵扰的马里人逃难的最佳去处。现在法国共有约有19万马里难民,他们主要集中在巴黎市的蒙特勒伊区,形成了法国最大的马里人聚居地。


2018年5月,在法国巴黎,一个四岁半婴儿因看管不慎自行爬出阳台,关键时刻一名马里难民徒手爬上6楼阳台将其救下,因此获得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嘉奖,给予其法国公民身份。这名难民就来自蒙特勒伊社区。

但该国于2012年发生军事政变,几大城市均遭到地方武装组织控制,形势最危急的北部地区几近沦陷。因此法国在2013年1月出兵马里,发动代号为“薮猫”的武装干预行动。2014年又联合马里、毛里塔尼亚、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和乍得五国组成“萨赫勒”集团出兵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与法军协同打击恐怖主义。自出兵到本次坠机事件为止,法军在马里已有至少41名士兵丧生。

我们知道,近年来法国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法国政府依旧坚持向马里等法语非洲国家长期驻军。法国为何对这片土地如此上心呢?

首先,稳定安全的法语非洲是法国重要的经济利益来源,不可被破坏。以马里为例,现在法国的在马里的金融、基建、物流和通信等行业的投资已经融入当地经济。马里北部的金矿脉、已探明油田区以及潜在油田区的控制权是法国努力争取的对象之一,同时也是地方武装和恐怖分子常常出没之地。


今年1月,一支乍得维和车队在马里北部遇袭,10名维和士兵丧生。这只是马里北部武装针对维和部队和法军袭击的一小部分。

马里东北部邻国尼日尔是法国重要的铀矿来源,法国核工业巨头阿海玛公司所需的铀矿有近三成来自于尼日尔。而两国脆弱的边防线又使得法军必须马里北部地区加强管控,以保护国内大型企业的利益。所以作为自己的“后院”,法国当然不能对当地防务安全问题听之任之。

其次,法语非洲是法国展现军事政治势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舞台。军事干预正好可以证明法军即使在不断精简的状态下,依旧拥有一支可以承担起国际社会责任的精锐军队。增强法国在北约、欧盟框架内,乃至联合国安理会的话语权。


法国国家软实力较强,但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却呈收缩态势,这是近几届法国政府都在努力尝试突破的问题。

在坠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便呼吁北约各国积极参与由法国主导的非洲反恐行动。其实也是试图借机增强法国在非洲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通过进一步军事行动塑造法国在非洲以及欧盟当中的大国政治地位,以求在海外军事方面对传统竞争对手德国形成“弯道超车”。


“欧债危机”爆发后,德国凭借经济实力一举成为欧洲的“领头羊”,法国则失去了领导者地位。

最后,法语非洲的安全与法国国内安全相关联,打击当地恐怖主义有利于遏制恐怖主义向法国扩散,也可以转移国内视线。早在2013年,法国就发现萨赫勒地区的恐怖分子已经与中东地区的极端势力有了接触,部分武装分子首领甚至已经进行了协商。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网络焦点
  • 美女明星
  • 八卦娱乐
  • 大话社区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