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话社区>正文

孩子不合群,我要逼他改吗?

2019/10/18 9:31:02 来源:互联网

为人父母,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耍一会,结果不到十分钟,他们就开始闹别扭;给孩子开家长会,最怕听到老师说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孩子一到周末假期就开始宅在家里,好像没有太多朋友……

其实,以上种种担忧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而关于这一话题,《奇葩说》第五季决赛之辩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透彻充分的答案。

合群VS不合群,是非题OR选择题

首先,父母应该从概念理解上把握好“合群与不合群”究竟是一道是非题还是一道选择题!

对此,反方颜如晶犀利指出:改,是有人觉得错了之后才会出现字眼。

“改变”不是不可以发生,而是如果是在“改”的前提下发生的变,那就是在默认一个人错了之后让Ta去改,而这种改变,不见得会是向好的改变。

也许有人会说,是辩论本身太过于追求“咬文嚼字”,然而,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咬文嚼字”点燃了一个引导我们去反思去沉淀的火种。

提起“不合群”,大多数人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与之相关的种种贬义词,还是心中那份偶然间被唤醒的恐惧感?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所以,为人父母者,最忌在尚未搞清楚“方法论”的时候就使用其来指导行动,在涉及“是非评价”的时候尤其要小心谨慎,因为你的一句话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轨迹。

合群不合群,其实并不涉及好坏问题,如果孩子只是因为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性格才不合群,它还能成为父母的一种担忧吗?而如果孩子合群的背后是漫无目标和随大流,你还能为他感到骄傲和开心吗?

孩子不合群?你真的了解他吗?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倒回“不合群”这三个字本身,来看一看究竟是哪些行为“不合群”?

而当你把孩子的某些行为划归为“不合群”的时候,你真的是基于客观事实得出了答案?还是只是暴露了你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误解?

如反方一辩奶茶所言,“当一个人鞭笞一个人的时候,叫暴力,当10个人鞭笞一个人的时候,叫欺凌,而当一百个人鞭笞一个人的时候,它就叫正义了。这个话听着舒服吗,其实并不舒服。”

那么,反观我们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所做的种种判断,有多少是受人影响而草草定论的呢?而这种被别人左右的结论,不是恰好暴露了我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无知吗?

还记得上一次你和孩子促膝谈心是在多久之前吗?

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真实喜好和性格吗?

如果你仅仅因为孩子在一群吃鸡肉饭的人当中选择麻辣烫而判定他为不合群的话,那么你有没有了解过麻辣烫其实本是孩子的最爱呢?

其实,真实的情况可能正如王菊所言,每一个孩子都并不迟钝,他们在做出某些“不合群”的行为之前,很可能已经尝试过要和他们保持一致以融入一个群体了。

然而结果发现,只会在这一过程中变成“四不像”,于是她最终退出了,保持自己的风格,只不过不同的是,王菊已经找到了适应自己的群体,而我们的孩子,可能还正走在寻觅的途中。

“改”或“不改”,其实重点是宾语

那么,就不合群一话题而言,孩子究竟要不要改呢?正方三辩陈铭老师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那就是“改”的宾语不一定是自己,可以是群体里的其他人,也可以是环境,总归要做出一些改变。

陈铭用陶渊明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指引下,可以选择改变自我,改变官场,或者改群(退出官场群加入田园诗人群),但是不应该选择硬刚在那里,因为这会影响“自我”未来的塑形。

在这种情况下,“改”或者“不改”其实都已经脱离了它们本来的意义范畴。此时此地,“改”也是“不改”,而“不改”其实也是“改”!

说是“改”,是因为无论是改变自己还是环境,我们都应该用实际行动迈出那一步,让自己的内心你获得一种比较愉悦的体验;而说是“不改”,是因为我们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所有我们所言所行只是为了符合内心深处自己一直坚信着的种种准则。

如颜如晶而言,北美野牛也许重来不会关注沿途的风景,而仅仅是盯着前一头北美野牛的屁股,以防丢失。

然而,试想一下,如果它是一头方向感不强的野牛,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而脱离群体,是不是更容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呢?而如果它是一头充满想法又熟悉路线的野牛,那么偶尔离开大部队,仰望一下星空又有何不可呢?

合群与不合群,现实中并非矛盾体

究其根本,合群与不合群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真正指引我们孩子始终如一前行的,是内心的信仰。当我们站在更宏观的层面看这一个问题,合群与不合群其实并不再是互相对立的双方。

孩子之所以不合群,可能是他们正处于探索自我的阶段,处于用自己的价值观与这个世界发生碰撞交流的过程。而孩子的合群,也可能是他们在明白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道理后所做出的一种尝试。

所以,对父母而言,不妨从现在开始,抛开那些未经验证的担忧,给孩子一个施展自我的机会,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鼓励他们要勇于该“与众不同”时就“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判断,而当他们尝试失败时不忘支持与鼓励,帮他们客观地分析原因,并制定下一步的改进策略,掌舵人生的航向。

究其根本,不合群是一种权利,合群是一种能力。尊重权利,培养能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恐怕才是每个家长要三思的问题。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儿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男人世界
  • 探索图库
  • 社会图库
  • 大话社区
  • 热点新闻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