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沈阳积水点改造效果明显退水快

2019/8/24 19:47:27 来源:互联网

今年雨季,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陆续开启“看海”模式,市民蹚水过街,大量车辆抛锚、泡损等新闻屡见不鲜。沈阳也不例外。因受“利奇马”台风的影响,截至8月23日,沈阳的降水量已是去年同期的2.7倍,8月16日的暴雨更是让沈城重启“看海”模式。

气候异常,雨旱失衡,沈阳年深月久的城市排水系统,似乎无法承载不期而至的暴雨考验。“看海”,已经成为沈阳这座城市在夏日最大的“难言之隐”。城市地下的排水管道究竟怎么了?频频“看海”背后,是什么让我们陷入积水的围困?探索治涝根本之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条怎样的前行之路?

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气象、城建、水务等多位专家。

“暴雨”正逐渐增多

“暴雨肆虐,积水过深,有人车辆熄火被困险境,有人顶风冒雨坚守救援,还有人不眠不休持续奋战……”直到今天,人们仍对8月16日出现的强降雨记忆犹新。据沈阳市气象局介绍,这场大雨为1951年沈阳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最强小时雨强。

去年冬天,地处东北的沈阳几乎没有下雪。在如此“怪”气候下,市水务局在汛期开始前就要求各防汛部门加大对抢险环节的准备。“然而,这么大的雨还是让我们始料未及。”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对记者说。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6月1日至8月23日,沈阳累计降雨551.3毫米,为历年同期(372.9毫米)的1.5倍,为去年同期(207.1毫米)的2.7倍,并且强降雨频繁发生,高达30余次,尤其是受“利奇马”超强台风影响,沈阳8月13日至15日连续3天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累计106.4毫米,最大降水量高达204.3毫米,造成土壤饱和度、地表水汇流急剧增大。

“雪上加霜”的是,时隔一天的8月16日强降雨,这个被沈阳气象界称为68年来最强短时降雨,最大小时降雨量高达100.8毫米。“打个比方,家里洗菜,水龙头水流缓慢的话,下水根本不用考虑,水池子也不会积水,但是如果用水盆盛满水瞬间倒入水池,水是不会一下子走掉的。”市水务局专家对记者说。

这场百年难遇的短时强降雨,短短一个小时,便让浑南大道、南五公铁桥、南八公铁桥、北二公铁桥等市内主要干道中断交通,很多周末赶着聚会的市民被困在路中。“当时雨水根本排不出去,下水道井盖都被冲飞了,水柱有几米高。”16日晚在腾飞二街公铁桥下值守的排水工人李文学在回忆当时情景时说。

“如果这100毫米是一天降雨,沈阳城道路是不会淹的,但是如果是一小时或半小时下来,别说沈阳了,国外的城市都不能避免。”规划专家刘园告诉记者,沈阳近年来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城市广场、立交桥、停车场等等,使市区内的裸露土地越来越少,一旦下起雨来,雨水很难渗入地下。遇到暴雨,雨水来不及通过下水道流走,就形成径流,汇集成了积水,特别是在市区内地势比较低的地区。

对于很多沈阳防汛人员来说,如果气象预报中出现“短时强降雨”五个字,那就意味着将有险情发生。资料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此类强降水在我国出现概率占样本的10%~15%,而2000年以后,出现概率则超过20%。尤其在特大型城市,在“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的催化下,城市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内涝灾害。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樊利国告诉记者,根据对气象资料显示,过去几年中国无论降水是增多还是减少的地区,降水的集中性在增加。这就是说,今后出现大雨和暴雨的机会更多了,而连续性降雨的雨量则相对减少了。人口向城市集中,这将是我国今后几十年的大趋势。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是本世纪的一个大趋势。“这两个趋势就确定了城市积水的灾害正在和将要增多。“这一现象在最近这十几年特别明显。”樊利国说。

  越发老化的排水管线

“每条路下面都铺着市政雨水管道,你看这窨井盖上写着‘雨水’的,下面就是。”陆建站在南五马路的一个窨井边对记者说。自从担任和平区马路湾街道城中花园社区主任后,陆建常常为社区内涝奔忙,渐渐也弄清楚了地下排水系统。

她带着记者沿路踏看。柏油路面两侧,每隔一段就会出现一个状似铁栅栏的通水口,“这是雨水口。雨水汇聚到路面上,就通过这些口子排入下水道。”连接雨水口和市政雨水管道的,是一条条横穿马路的雨水支管。

这正是沈阳地下排水管道最常见的铺设方式。“每条路下面的市政雨水管道,就像一棵树的主干,往两边伸出无数较细的枝杈,连接一片片叶子——雨水口。”市水务局专家对记者说,一般的道路,两侧每隔30多米就会有一对雨水边井,而在道路拐角处,排布更为密集。

“沈阳的排水系统,可以看成两个层级,就像人身上的动脉和毛细血管。”专家分析说,铺设在路面下的集水系统,正如密集的“毛细血管”,收集雨水后,汇入“动脉”——运河与浑河。所以,排水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路面积水。

第一个环节是路面雨水口,一旦树叶等杂物堵塞,雨水无法顺利进入下水道,路边必然积水。此外,管道也常会出问题。“雨水支管会因各种原因被压扁,导致雨水无法顺利进入主管道。”专家说,就是路面下的主管道,也并不保险,“比如城市施工,经常挖断或堵塞管道,却没有及时处理,一旦下雨,必然导致附近积水。”

8月16日那场短时强降雨中,很多网友拍摄到这样的画面:很多雨水井不但无法排水,反倒成了喷泉。“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降雨量超过排水能力。”专家说。

据了解,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3年(即抵御1—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虽然标准不是很高,但沈阳大部分地区目前仍没有达到。“以浑河北岸主城区为例,这里上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的排水管渠约占70%以上,其承受暴雨的能力仅为0.5年。”

另外,沈阳大部分老城区仍采“雨污合流”的排水体系,设计方法仍沿用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设计理论,设计上过多考虑雨水的排泄,水力坡度取值一般较小,导致旱季污水中的沉积物、垃圾、建筑施工的泥浆大量淤塞管道,难以清理维护,最终造成排水能力差。

事实上,由于排水管道的老化。在暴雨面前,沈阳不得不更多借助“人力”来防水排涝。在此轮台风“利奇马”来临前,市水务排水集团除进行检修泵站、清掏管线这些“常规动作”外,还出动450人,设备和车辆150辆,对每个易积水点位“布控”。“就拿重点的腾飞二街吧,我们不仅事先把排水量3200立方米/小时的泵车开过去,同时布置了3-4台移动水泵,配备了10个人。”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次“利奇马”暴雨中,沈阳虽然经历了“看海”的无奈,但也为消防、交警、排水、环卫这些防汛人的奉献精神所动容。8月13日,西部公司员工陈师傅,只身跳进下水井,在冰冷的污水中浸泡2个小时,只为尽快疏通被堵塞的排水管道,让积水点尽快畅通。他的照片成了当日网络热门,很多网友留言称,因为他们更喜爱沈阳。

积水点数量从138处降至62处

在暴雨面前,沈阳尽管建立了完备的应急制度,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看海”模式,对排水系统改造是当务之急。然而,排水系统的改造要比交通的改造困难得多。“交通可以上坡,也可以下坡,哪个地方卡住了,把哪个地方放宽就可以了,但管道不行。加粗管线必须全线加粗,只把局部加粗,一点用都没有。其次,管道需要有比降,越来越低,才能保障水向外流,所以排水系统改造起来很难,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刘园对记者说。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两年,沈阳暴雨内涝虽然成为“惯例”,但“故事情节”却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浑南、长白等城市新区开始出现内涝现象,皇姑、大东这样以前的内涝严重地区,今年却有所缓解。“去年实施排水防涝工程时,因为修路占道,不少老百姓骂,但今年这里就是没积水,大家都挺高兴。”住在柳条湖社区的居民赵宇桓对记者说。

柳条湖立交桥下曾是沈阳出了名的积水点。以前为了快速清除该处积水,市水务排水集团将最好的排水车在此处停放。“那辆车每小时排水6600立方米,是世界最大多功能自吸式排水车,去年为了排水,车上连接的蓝色软管一直铺设至几百米外的运河水渠里。”负责该处排水的排水工人李文海说。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几乎占全了“城市内涝”的病因。在2017年初,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的通知》,将沈阳列为全国60个内涝灾害严重的城市之一。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去年沈阳制定了《沈阳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2018-2020年)》,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到2020年城市重点区域排水河道、区域排水(雨水)干线和泵站排水能力达到国家3年一遇标准,发生3年一遇标准以下降雨时,实现地面不积水;发生50年一遇标准以下降雨时,实现城市重点区域不发生内涝灾害。

去年,沈阳水务集团共完成51个项目的实施任务,包括排新建昆山路、临河路、工农路等雨水干线15条,北陵、松花江等21处泵站功能提升;拓宽改造北运河下游河道出口,建设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凌空、北二等重点区域调蓄池6个,改善零星涝点位45个,运河沿线设置雨水行泄通道119处等项目,同时结合雨水干线改配建雨水支线。柳条湖地区的改变,便得益于此。

据介绍,通过排水防涝一期工程建设,沈阳干线系统排涝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运河下游行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原有柳条湖公铁桥、望花桥、凌空二街桥,北二马路公铁桥、沈大零公里等重要积水点,由于新建调蓄池今年汛期充分发挥了作用,历史存在的76处重要积水点得到了有效解决。积水点数量从去年的138处降至今年的62处。

“今年沈阳的排水防涝工程还在进行,到明年,今年的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据介绍,今年沈阳实施的排水防涝二期一批工程建设,共32个项目,包括6大系统,新建管渠及零星积水点治理工程27项,新建和改造泵站5座。这些工程竣工后,将彻底解决鸭绿江北街三环地区、北大营地区、于洪新城地区、广业路,陵东街、陵园西街、新华路、民主路、文艺路、光荣街、辽沈二街、东站街,腾飞二街等25处积水点。

“我们现在会同市城乡建设局组织专家团队正进一步针对排涝薄弱地区存在的易积水问题进行系统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列入下一阶段排水防涝的城建计划。随着这系列工程持续推进,沈阳排涝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内涝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最后对着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美女明星
  • 八卦娱乐
  • 预测未来
  • 社会图库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