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辜宽敏从日本返台与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对谈,“台独联盟”日本本部因此将他公开除名。
1984年8月,台湾党外运动期刊《新潮流丛刊》第10期刊登评论文章抨击辜宽敏:“他的台湾青年独立联盟以昭和为年号,用红太阳当国旗,整天跟日本权贵来往,乞怜于各帝国之间,一派皇民贵族作风。”
1996年,因不满民进党政策,辜宽敏连同一众“台独”人士筹建“建国党”。然而,作为彼时“建国党”顾问的辜宽敏并未退出民进党。很快,“建国党”便走向衰落。
2000年起,辜宽敏担任陈水扁政府“总统府资政”一职。
辜宽敏(资料图)
在纸媒刊登广告宣传政治理念,可谓是辜宽敏的一贯路线。他曾先后以“台独联盟”和“总统府资政”的名义在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自费刊登广告,诉求“台湾在完成政党轮替后应该宣布独立”、批评两岸受制于“一中”政策等。
上文提及的“兄弟之邦”说法最早见于2008年。当时,辜宽敏一反过去批评谢长廷“宪法一中”的两岸政策,改以曹植《七步诗》比喻两岸是“兄弟”。
有意思的是,一向以蔑视女性著称的辜宽敏在2008年党主席竞选中,败给了新生代的蔡英文。
辜宽敏和蔡英文(资料图)
之后,“兄弟之邦”的概念成了辜宽敏的口头禅。2012年1月20日,辜宽敏接受《自由时报》专访时说,民进党不必修改“台独”党纲,但应定调“台湾与中国是兄弟之邦”。
他同时还批评,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空的,“台湾共识”与“台湾前途决议文”都是对内的主张而不是对中国大陆的主张,“敌人都在门口开炮了,还讲台湾共识,无效啦!”当时,“台湾共识”是蔡英文竞选“总统”的两岸政策主轴。
大半年后,2012年10月29日,辜宽敏在《自由时报》A5版刊登专辑《兄弟之邦——中国政策与两岸问题刍议》。文末,他倡议称:“中国如果愿意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帮助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人的子子孙孙将会永远感谢中国人、也会和中国维持最友好的‘兄弟之邦’的情谊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