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正在向老龄化过渡,对外输出优质劳动力的速度放缓,对内农民的养老压力空前巨大。其实很多农民对老龄化这个概念并不清楚,只是模糊的知道老龄化就意味着老年人增加。而老龄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农村的人口红利消失,农民对养老,医疗,生活质量要求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村都开始了鼓励生育二胎的宣传,但在养娃成本剧增,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农民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
这点从去年相关部门公布的数字也可以看到,截止去年,农村超过60岁的老人大概有1.6亿人,而这个数字每年都会有所增加,按照专家预测,再过30年左右,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很可能要达到峰值,总人数将接近3亿多,也就是说每5个左右的农民当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通过这组数字,相信农民对未来农村的养老需求有多大都会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农民即将面对的是子女进城打工,背负高额房贷,经济状况窘迫,无暇顾及老人的现实。
反观自身,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临老临老,除了家里的那几亩土地,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这点不光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状况,多子女家庭也是如此。农村老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有些多子女家庭,子女之间互相推诿,为此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也不少。说一千道一万,农村如果有一种养老方式能让农民在老年的时候,有经济能力照顾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子女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农村的家庭矛盾和养老压力都会小很多。
专家对这点显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在今年,有些农村在专家的支招下,开启了全新的养老模式:土地养老。其核心思想就是农民既然老了,没有能力继续种地了,那索性就把村集体分配给农民的宅基地,承包地等资源收归村里,换取对应的养老资格。同意这样做的农民,不仅可以获得每亩地几万元(各地有差异)的现金补偿,还可以向村里提出申请,居住到村里或者是镇上的养老院里,由养老部门集中供养。
但这个方法公布后,农民不喜反怒,在农民看来,这并不能解决养老的问题,反而通过低廉的价格,直接把家里的土地给“套”走了。且不说这几万块钱能不能拿到手,即使拿到了,可也已经一无所有了。住在养老院,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吃饭睡觉都不习惯,还要“看人脸色”,万一不习惯,到时候想回家都回不去了,连个属于自己的窝都没了。农民普遍觉得不能因为那一点钱,就断了根。农村养老压力大,专家支招新办法,农民听了不喜反怒: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