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4月14日讯(记者 朱惠子)“毛毛虫在不同纬度被吃掉的机率是否不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可以用美妆博主的方式打开?”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的两天后,另一个“不正经”的科学奖——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又在杭州与大家如约见面了,今年菠萝科学奖举办的第七年。主持人沈涛在台上进行了“官方吐槽”:“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奖居然还能存在下去。”的确,菠萝科学奖从最开始只在杭州范围内小有名气,一路成长到冠以“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七年的时间,菠萝科学奖是如何将普通人感觉艰涩的科学知识以接地气的方式推荐给大家,如何吸引、聚合着大家的好奇心呢?如何做到让大家“七年不痒”的呢?
姬十三给毕导颁奖
空缺两年的菠萝幻想奖被杭州伢儿抱走
今年,空缺了两届的“菠萝幻想奖”,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网红“毕导”。毕导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曾在北京的寒风中为了吃饭排队,由此写出了《一个清华博士在供暖前给广大学子最中肯的建议》,在毫无推广的情况下获得了300万+的阅读量。又在2017年春节时写了《微信红包先抢和后抢差距居然这么大》刷屏了春节朋友圈。随后他在《奇葩大会》上,给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等人一本正经地讲解为什么秋衣外穿比较保暖,如何设计自动洗袜机……这位清华第一“段子手”,清华比较帅的辅导员,还是一个杭州伢儿,萧中学霸。这次为了来领“菠萝幻想奖”,毕导显然精心修饰了一番,脸上的粉底非常显白。“我很早就知道菠萝科学奖了,今天过来领奖,当然要收拾一下以示尊重。”“人生有涯,脑洞无限”的毕导谈起涉足“段子手”的初心,原来是想打破人们对理工科男生无趣的刻板印象。所以他尝试用matlab画薯片,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导出多层毛衣理论和扎裤理论,建立圆筒模型分析冬天穿衣顺序……慢慢的,毕导发现,因为语言风趣,很多非理工科领域的人反而是非常有热忱阅读段子并愿意互动的人。毕导开始思考如何让高深的科学为段子服务了:“研究科学除了获得科学成果,还可以将科学的思维在生活中进行推广,并通过推广的过程吸引大家关注科学本身。”在颁奖典礼现场,一位毕导的资深粉丝表示,自从开始看毕导的公众号,文科生的自己也开始尝试理解生活中遇到的流体力学、动能势能、曳力系数等等,真的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当然,处女座的毕导对文章的细节非常死抠,会在试读期间通过计算读者手指滑动速度,微笑、大笑的次数来调整稿件的顺序和逻辑,因此,相比与其它日更的公众号,毕导经常面临被粉丝催更的境地。
毕导在颁奖典礼后接受记者采访
菠萝科学奖创始人谈菠萝
记者在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开奖前见到了在会场忙碌的浙江省科技馆馆长李瑞宏,与每一年颁奖典礼开始前一样,李瑞宏一边戴着耳麦解决着会场大小突发状况,一边接受着采访,一段话通常会断掉四五次。李瑞宏告诉记者,今年菠萝科学奖的筹备时间非常紧张,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全体工作人员非常忙碌,不少员工前两天一直通宵加班。“其实一起筹办这个奖的都是很有情怀的一群人,大家对科普事业的热情度非常高,才有今天这样的颁奖典礼,我们一直想推广的概念是科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乐趣充满温度的,所以我们团队一直在致力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发现科学中与公众生活接轨的闪光点然后幽默地处理后呈现给大家,这也是菠萝科学奖生命力的所在。”
忙中抽空接受采访的李瑞宏馆长
颁奖典礼后,记者见到了菠萝科学奖的联合创始人,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看着工作人员麻利收拾着座椅,颁奖典礼的大屏慢慢暗下,姬十三舒了一口气,开始着手约夜宵火锅局,打算用辣味释放一下连日的紧张疲累。“其实坚持做了七年菠萝科学奖真的挺不容易的,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比如今年我们的人员有了调整,我们还给自己新的挑战,在整体的活动里融入了戏剧的元素,从最开始和李馆长一起无意中碰撞出的想法到现如今身边有一群伙伴每年愿意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推动这件事,还有这么多观众,大家愿意为了有趣去花时间,通过自己的些许努力让科学传播,就值了。”
带着好奇心,继续前行
“在我小的时候,也听说过很多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有的勤奋执着,有的癫狂不羁,但我很快就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奇心……”随着主持人沈涛深情朗读出伽利略在16世纪写的一封信时,本届的菠萝科学奖已经接近尾声,大家将伽利略的信折成纸飞机,飞向舞台。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时刻,记者发现现场不少观众都能跟着沈涛,念出信中的内容,他们已经连续来了好几届。“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带着他来看,现在四年级了,是学校里科学兴趣小组的组长。”“我已经来了三年,来是为了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忽视好奇心。”“我是专程从北京赶过来的,很高兴每年都在菠萝科学奖现场见到老朋友。”……来参加菠萝科学奖的原因有千百种,但每一个参与者的身上都带着一颗对生活、对科学、对未来、对自身的好奇心。让我们带着好奇心,继续前行。
附:第七届菠萝科学奖获奖名单